在当下择校风热的大环境下,我们来探讨择校风热的原因,既要考虑到客观因素,也要考虑到主观因素,否则就会有失偏颇。在众多原因中,除了私立学校自身优势之外,其实一些错误的观念也在起推波助澜作用,加剧了择校热现象。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不同的心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益处;希望它能像一面镜子一样,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一些行为,拒绝盲目,理智选择,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
一,攀比心理。中国有句古话:“死要面子活受罪。”面子不知从何时起成为了中国人的一块金字招牌,没有钱我们打肿脸也要充胖子,否则那张瘦脸不太没面子呢?放不下架子,丢不起脸像精神胜利法一般深深烙印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
为了维护它,我们也没少吃苦头。相传过去有这样一个人,家里贫寒的很,一年到头吃不到一顿肉,但每次出门的时候,他都要用油往嘴上抹一抹。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想让人知道他家里过得还比较富裕。
不仅吃、穿、住等要比,而且现在发展到连孩子的上学也要比,样样都比一个不落下。在当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较大的提高,为这种攀比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
杨明强,我校小学部2013年毕业生,基础较差;其父杨光富在村里开饭店。去年,我们去家访时,希望其孩子能在我校初中部就读,但他的父亲说的很直接:“人家孩子都上裕安中学,我家又不是过不去,我不上人家还以为我家怎样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这个面子,输不起这个脸。
例如:潘岗小学2013年毕业生共17人(仅有2人来我校就读),其中有5人因为这个原因而择校,达到择校人数的33%。可见,这一心理对家长还起着不小的作用。
二,从众心理。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通俗的说就是“随大流”。别人干什么,我也干什么;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一味的学着别人。
大家也许还清晰地记得:非典时,不知谁说板蓝根、白醋、白萝卜能治非典,有了第一个去买,紧接着全国人民都去买,导致一时间这些商品供不应求,全国缺货的怪象。其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事例,事后想想让人忍俊不禁,也让老外莫名其妙,连连摇头。
现在,很多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也是盲目跟风,随大流。如:王玉美家长直截了当地说,人家都上裕安中学,我家小孩自然也上了。何止他一个,像这样的家长还有许多、许多,他们缺乏独立的判断,正确的抉择,为了随人后而步其尘。例如:潘岗小学2013年毕业生共17人(有2人来我校就读),其中有8人因为这个原因而择校,达到择校率53%。由此可知,这在择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广大考生择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学自然是大事,但作为家长也要慎重考虑,看看孩子的基础、能力、性格、志趣等,以便综合考虑作一判断。特别是那些基础不太好的、比较内向的学生就不适合到私立学校去,因为私立学校毕竟注重升学率,看重分数,自然实行强化训练,青睐于那些好生。如果让他们去了,就只能作为绿叶,甚至只能做一株无名小草立其旁。
每年一中、二中招生人数毕竟有限,即使是皋城中学、裕安中学等也是极少数同学才有这样的门票,大多数还是上城南、或家里蹲。虽然同在一所学校,也只有给钱的份了,付出那么多,换来这样的结果,到底值不值得呢?难道这还不值得后者借鉴吗?与此这样,还不如到我们这样公办的学校就读了,不需要花这么大的代价,却可收到相同的效果。按现代经济理论讲讲,应是最合算了。
甚有少数同学,因不能忍受折磨,自暴自弃,走向了叛逆道路。如:朱善良,明德小学2011届毕业生,基础较好,当时也是家长盲目跟风选择裕安中学,但其因忍受不了那里的管理模式,开始逃学、打架,最终于2012年秋学期被该校勒令退学,家长后悔不已。像这样的同学何止他一个,类似的故事每学期都在准时上演着。
但我们习惯于欣赏鲜花,而忽视了路旁的野草;只看到少数几个拔尖生,而忽视了那些无名小字辈。哀哉,幸耶?
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过犹不及,也是不可取的。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经有些不良媒体的夸张和大肆渲染,再加有些别有用心人的推波助澜,渐渐成为一种精神鸦片毒害着广大的家长,摧残着祖国的花蕾。毒害程度之深,让人难以想象,以致幼儿园就开始择校,幼儿园就开始小学化。读书成为了中国儿童唯一的任务与生存目的。童年过早地离开他们,欢乐过早地离开他们,想像力过早地离开他们……
再经过许多家长的发酵,这种思想迅速膨胀起来,左右着其抉择和行动,从而也助长了盲目跟风的气焰。头脑一发热,行动难免会有偏颇,不合实际情况。
实际上,学习是一场马拉松比赛,不在乎一时的较量,贵在持之以恒,后劲十足。所以,我们没必要在乎某一阶段的学习,而应重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培养孩子的适应社会能力,教会他们修身做人。这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而不是生产几个学习机器。
再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分数不是万能法宝、灵丹妙药,读书也不一定是你人生的唯一一条道。我们不妨换种思维,此路不通换条道,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爱迪生没有读完小学却成为了“发明大王”;吴晗数学考零分却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学家;李嘉诚辍学打工却成为华人首富等等,无一不证明了:读书不一定是唯一的道路的道理。这样一想,我们也许会豁然开朗,好过许多,去除这个无形的紧箍咒。
正是以上种种心理,助长了当前择校热之风。在此也希望整个社会变得理性,营造良好氛围,为实施均衡教育尽一点微薄之力;也希望家长不要盲目跟风,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