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美术课上运用“班班通”教学设备,主要表现在教师课堂教学演示和学生上机操作两种形式,这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辅助手段。那么如何使“班班通”在美术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呢?通过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课艺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求知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我在上四年级的《喜气洋洋》,如果直接把课题说出来或者在黑板上写出“喜气洋洋”这四个字的话,很难让同学们进入到一个很好的课堂状态。如果我们在开始讲课前先放一段乐曲“喜洋洋”,然后再在投影上放一些过年过节的喜庆场面的图片,把同学们的兴奋劲调起来,把同学们引入“喜气洋洋”的氛围中,然后再引入课题,这样会起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常常会把一个很普通的圆说成是“太阳”,还会把一个圆说成“转动的车轮”等。可见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有时是我们做老师的也望尘莫及的奇特的思想。但另一方面他们的经历尚浅,知识面又窄,很多时候他们都很会说,但实际动手的时候他们又很难下笔,因为在他们的小脑袋瓜里缺少一种具体的东西,他们的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我认为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各种新颖的引课艺术,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而“班班通”能将形、声、光、色、动、静融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欣赏课艺术
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幻灯片,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不少教师担心上不好欣赏课,学生对这样的欣赏课也持不欢迎的态度。将电脑“班班通”应用于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则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班班通”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资料数据的移动硬盘接入电脑,当你欣赏经典著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美术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又如,我在教学五年级的《邮票设计》这一课时,搜集,制作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邮票欣赏资料,每张邮票有整体和局部的欣赏,以及邮票的设计构思,还有不同的动画转换,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学生可以自己点击,了解邮票的历史背景。再如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静止状态下的形态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至于欣赏美术的其他门类,如中国画,工艺美术等,同样是丰富而生动的。
三、解析课艺术
“班班通”的教学功能在于能直观形象地表达事物,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有形的物质形态,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在教学《秋天》一课时,由于低年级学生经历浅,知识面窄,记忆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不够强,因此,对秋天的认识也很浅显。如要让学生了解秋天的自然特色,就得尽可能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考察、参观、实践,但由于时间、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一梦想难以实现。为此,我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制成大量的动画情景:秋叶飘落、秋果累累、秋收农忙、秋林漫步、秋菊丛中……当这些大自然的秋景动画再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他们沉浸在秋天美好的意境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学生们在观看过程中,其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秋天的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开扩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四、演绎课艺术
小学美术课中工艺课及设计课在教材中的比重增加了。在工艺与设计基础教育中,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学生要做大量的训练,由于这类教学内容的图形,如各种几何图形的组合等,非常规范,严格,填色技巧很讲究,因此范画的制作或作业的完成都非常耗时费力。然而在电脑中进行图形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都非常方便,快捷。比如说传统图案中的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在电脑中生成图形都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的构成,以及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反转构成等一系列构成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电脑中显示。在软件中如果安装了中文美术字库,那么各种字体的选择和使用,对字形进行位移,缩放,拉伸,倾斜,立体化,材质化等编辑处理,自然是得心应手,使人感受到,过去在平面设计中遇到的大量复杂的手写美术字问题,终于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例如:在教学《南极企鹅》一课中,我剪辑一段企鹅动画片给学生们播放,并以激励的形式让学生欣赏企鹅电脑动画,由几个三角形、椭圆形、方形等基本形的缓慢移动组成了正面企鹅卡通形象。又变换几个不同姿态的卡通小企鹅,给企鹅配上围巾、小衣服等,添画冰川、小房子等背景,做不同背景变化,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小企鹅,学生中有的居然欢呼起来。了解同龄学生的绘画创作意图,并引导他们演绎情境角色,感受创作意境。当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后,他们的创作激情被唤起、提高。通过启迪和诱导,使学生们在所扮角色的引导下,开始自由驰骋于想象的王国之中,并进入创作的忘我境界。其作品结果显示,学生创作大胆果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魅力。
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也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达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反馈信息的一种训练过程,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并结合点、线、面教学,巡回辅导,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五、绘画课艺术
电脑绘画更好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上应用电脑绘画,有一定的优势。电脑绘画中近乎游戏的手法,特别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甚至会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如:在教学《美丽的夜》一课时,为了体现夜的黑,要在传统的绘画纸上反映出来是很麻烦的,要将白色的底色全都涂成黑色,再继续创作,而利用电脑绘画就容易的多了,利用画图软件,只要在画图板上用“颜色填充”这一工具就可以将画面一下子全都染成所需的底色,然后再选择其它明亮的用画笔画出图形,这样既节省了学生创作的时间,有为画笔省下了不必要的浪费。画图软件中还有很多便于绘制的工具,如“矩形”可便于画房子和窗户;“椭圆”可便于画云朵和太阳;“喷枪”可使画面出现雾状和雪天的效果……最令人兴奋的是画图软件中颜料盒中上百种的颜色可使学生的画面更加美丽,给以他们创作的信心和乐趣。
综上所述,“班班通”的艺术运用在美术教学中是现代技术教育不可分割的部分,有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创造性地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它使美术课堂教学更快地与新课程改革同行,我们教师要充分、正确、艺术地利用“班班通”,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相信每个学生都能画出最美丽最生动的画卷。关注“班班通”教学艺术,会为教学活动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