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教育法规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
家校联系
家长留言
教子有方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题研究

数学活动课之我见

编辑日期:2014-8-22  作者/编辑:高向前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活动在实施与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这就从教学法规的高度明确了活动课的重要性,既然把活动课程提高到这样的高度,活动课就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每个全日制小学都必须开设的,每个学生都要参加的一种指令性课程。它具有一定的结构,相应的活动纲要和活动指导,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活动内容,有时间和教学进程的新型课程。
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则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要出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灵活而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达到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具体地说,活动课的教学目标是: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2、扩大数学视野,拓宽认知领域;3、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4发展个性特长,激发潜在智能;5、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那么,什么是数学活动课?我认为数学活动课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特长为主的课程。活动课不对学生个体作统一的要求,其具体教学目标有明显的弹性,一般不要求人人都懂,个个都会,只要求积极参与,尽情投入,学到多少算多少。因而学生的积极性高了、参与的意识强了、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其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如何上好一节数学活动课,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一节活动课,应该是教师组织与学生动手、动脑的结合。具体到一节课,教师首先应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中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拓展的范围,除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外,还注重分析活动的落脚点,考虑到数学活动以什么数学知识为依据,保持应有的“数学”味,在充分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再确定教学目标
二、精心准备
在实施数学活动课程时需要各种各样的教具和学具,这是数学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如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多媒体等,给学生营造氛围,以增强数学效果。如果使用数学辅助手段仅仅是为了热闹,而没有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达不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就没有必要使用。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一定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以是否增强教学效果为目的。辅助教学用具的选用还要精当,如我上五年级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我不但准备了一些常规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还准备了通风管、长方体的小鱼缸,让学生明白,在计算需要多少材料时要看实际问题确定求几个面的面积。
三、活动过程中突出“活”和“动”
所谓“活”指选材内容要"活"、活动方式要"活"、设计要“活”、作业要“活”。活动课的内容比课内所学内容广泛,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内容源于教材,又宽于教材。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活动的内容有较大的伸缩性和多向性。结合数学课本的某些内容,适当加深和拓宽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答一些有趣的数学思考题和综合题,训练和发展儿童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设计实践活动一般要从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来考虑,小学阶段常用的实践活动方式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操作与制作、游戏竞赛、观察、调查、小课题研究等。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大胆设计充满活力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条件开放、问题开放、策略开放、结论开放的广阔空间里自主探索,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灵活地设计以学生的主动参与、独立探究与合作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为主要特征,以体验生活、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实践性作业。
所谓的“动”, 是数学活动课的最大的特点,教师应该将“动”贯穿于数学活动组织和实施的整个过程。选好内容,使学生“可以动”,数学活动课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类型,有着特殊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也就是必须着眼于获取直接经验。以即时信息为内容,以实践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实际生活,从课堂走向亲身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活动课比起学科课程有较好的灵活性,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很好地体现“可动性”。
总之,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在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以动手操作,实践为主,通过多种感官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的发展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由此产生了属于每个人的个性。只有通过活动才能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创造性得到充分的挖掘。我们数学教师有责任尊重和保护儿童的个性,让数学课程成为活动的课堂,创造的场所,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Copyright #169 2009 城南镇中心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6.0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