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教育法规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
家校联系
家长留言
教子有方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研活动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

编辑日期:2014-8-22  作者/编辑:高向前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我校承担了市里的课题“有效教学下的高效课堂”,我有幸成为课题组的一员,在课堂观察阶段,我主要关注课堂中教学评价环节的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一段时间的听课,我受益匪浅。对课堂教学评价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指导学生学会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多元的,既有师生的对话,也有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评价中发展、成长。那么,学生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与别人吗?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才七、八岁左右,他们会评价吗?其实,孩子们是会评价的。一个三岁的小女孩能指着她喜爱的衣服说:“真漂亮!”一个两岁的男孩看见飞驰而过的轿车会说:“它跑得真快呀!”这难道不是他们对事物的评价吗?只要我们教给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并让他们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实践,那么,学生就能学会评价,并在评价中获得发展。我们可以采用“提供方法——老师指导”这样的方式来教学生学会评价。
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堂评价模式,如“1+1”模式,即评价时提出一个优点和一个改进建议,并且告诉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评价同学与自己。如:一个孩子在口算时运用了商不变的规律时,我说:“我们刚学了这种方法,你就能灵活运用了,大家都要向你学习。”又如:一个孩子在评价同学的算法时说:“你的计算方法是正确的,但我认为这种方法不简便。”针对这个孩子的评价,老师就要及时进行再评价:“你不但善于倾听,还有更好的想法,请把你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吧!”从这两个例子中可以知道,在学生尝试评价的过程中,老师要发挥示范和指导的作用,还要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再评价。
经过这样的实践,学生逐渐养成评价自己与别人的习惯,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与别人,突破传统模式的限制,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进行评价,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优点及不足并进行学习和改进,评价就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了。
二、发挥评价的激励与指向功能。
新课标倡导激励性、肯定性的评价,因为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在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中起着调节、组织、导向和动力作用。数学课堂上,对于学生富有见解的发言、每个数学问题的解决,老师与同学都要给予肯定和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动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步成为一种自觉有效、主动持久的学习行为方式,让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成。当然,倡导激励性的评价并非一味地表扬和迁就学生,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仍然要勇于批评,将激励教育和挫折教育有机结合,只是要注意方法、方式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原则,以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为出发点,以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和不打击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为前提,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为突破口,都是有效的。
课堂上,刘跃在低头玩玩具,我轻轻地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放下了玩具。可过了一会儿,禁不住玩具的诱惑,刘跃又玩了起来。我请他回答一个问题,他憋红了脸不知说啥,我说:“刘跃遇到了困难,那就请推荐一位你觉得听课比较认真的好朋友来帮助你回答。”他找了一位同学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我微笑着说:“刘跃就像伯乐一样能智识千里马,帮助了自己解决了问题,老师希望伯乐只要多一些努力,一定能依靠自己的智慧解决难题,这样更能赢得大家的尊重!”
评价不仅具有激励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我们不能只简单地说“对”“好”,而要具体地、指向明确地评价。这样的评价才是有效的,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
三、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的合理运用。
我们可以根据是否立即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评价,将课堂教学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即时评价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做出价值判断。延时评价是指在学生做了一件事或说出一种想法之后,不急于对他的言行进行评价做出结论,而是让它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
即时评价能使学生随时看到自己的进步。人应该是在不断的激励和鞭策下,不断获进内在的驱动力,从而进行发展。课堂上师生之间所进行了的即时评价,是对每一个同学出色表现的一声喝彩,是对每一次个性表露的真情赞美,这些都能使学生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当然,即时评价除了肯定、鼓励之外,还有诊断、矫正、深化等功能。在即时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评价的过程是交互的,评价的标准是开放的。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受思维能力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倘若过早地对一个可能有着多种答案问题的回答给予评价,势必扼杀了其他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空间。教师对学生正研讨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与否定的评判,而是以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一道学习、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在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炉火纯青的时候,再以平等的身份表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哪种情况更适宜采用即时评价?什么时候采用延时评价更佳呢?我认为,对于那些极富想像力与创造力的言行要即时评价,当学困生或平时内向、胆小的学生主动积极发言时要即时评价;而在解决那些复杂的、开放的、综合性强的问题时要延时评价。
四、多角度有针对性的评价
按照教育规律,平凡的学生在成长中也需要鼓励。如果缺少了老师的鼓励和欣赏,这些学生的心理发展将受到影响。如果一次奖状都没有拿过,有的学生会觉得很伤心,这样会产生什么后果呢?正在苦恼时,无意间发现抽屉里的关于多元智能解读的文章,我豁然开朗:采用多元化奖励的办法,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奖。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可以根据他们的特点来设奖项,这样既能起到鼓励作用,也可以彰显他们的个性。面对孩子们的进步,我深深地感到:如何评价学生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非常大。现在看来,任何一个评价都应该是积极的,能够调动、发掘孩子的潜能。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多一个成功的孩子。
 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课程评价”中明确规定:“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尊重、理解、宽容的课堂评价,是和谐课堂文化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也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结构和特点,多角度、多层次、有针对地进行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提高认识,发展情感,形成价值观,开发与挖掘多元智力。
 
Copyright #169 2009 城南镇中心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6.0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