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是一泓清泉,晶莹剔透;童心是一朵花蕾,欲绽斑斓。在我眼中,每一颗童心都是一个美丽新世界,丰富多彩,各有千秋,它需要我们细心的呵护和全心的对待。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两耳两目,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就形象地道出了“听”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与活动中,幼儿只有学会倾听老师讲述的故事和游戏规则等,才能更好地学习本领。当然,让幼儿学会倾听的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讲述,无论他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我们都先不要打断他,更不要急于给孩子肯定和否定。倾听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只有通过倾听幼儿说话,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得到孩子的认可,才能更好地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一、用心倾听幼儿的心声
海鸥倾听涛声,才会盘旋;鲲鹏倾听九天,才会展翅。不要总是让孩子听,有时,我们可以转换一个角度,倾听一下孩子心灵的呼声,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就像魏书生所说“走入广阔而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幼儿园的老师要多一点耐心、真心、爱心,了解幼儿真正的需要,多关爱孩子,多引导孩子,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充分体验,这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快乐活动。在与孩子一次次磨合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他们对老师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真心一点,平等一点,赏识一点,他们就会心满意足。
二、在倾听中获得孩子内心的想法
古诗曰:“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正长。”倾听本身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给孩子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你的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孩子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了。所以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多倾听孩子的对话,多倾听孩子的表白,倾听孩子的坦然吐纳,倾听他们的心声,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解读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三、在倾听中鼓励孩子的个性想法
孩子们的想法是最原始的,他们不受太多的限制,不受技法的约束,他们画自己所想,画自己所见。对他们而言,画画没有目的,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语言的延伸。一条线、一个圆、一些莫名的符号等等都是他们表达自我认识的一种方式,一种自我情感的发泄。那是他们表达的语言——一种被称作涂鸦的语言。对幼儿的涂鸦,我们往往可以接受和认可,即使他们根本看不懂那些作品,也会认可那是在画画,那是孩子们最纯真的表达。然而,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人们的这种认可往往发生改变,开始用对待成人绘画的眼光去衡量孩子们的“作品”,往往只看画面是不是漂亮,形象是不是好看,而对于画中所表达出孩子的内心世界,往往会忽视。其实,画画只是一种形式,其目的是激发孩子们去想象、去表现、去获得创作能力的载体,而非锤炼他们纯熟的绘画技法,或者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名画家。
现代的幼儿园课堂,幼儿往往不顺着教师的思路走,而是旁逸斜出,甚至出现与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想法。面对这些“异样的声音”,是把幼儿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还是顺着幼儿的价值取向,努力的挖掘幼儿的潜力。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智慧型幼师,就一定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
“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流水的各省,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们的声音,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是走进孩子心灵的金钥匙,每个孩子有着丰富的自我世界,天使般的心灵,恰似一张张五彩缤纷的画,等着我们从不同角度去添画、去涂色、去描绘。身为幼师的我们,应该像细雨润物一般,走进孩子的世界,去体验孩子的感受,为孩子的需要、为孩子的成长寻根问源,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