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我被调到小学任教,并任命一年级的班主任。当时我想:我教书5年以来还没有教过一年级,更没有当过一年级的班主任。那些离开幼儿园踏进小学课堂的小朋友非常好动,持久性很差,我该怎么当好这个班主任呢?正在这时候,我想到了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惯……”.大家都知道,小学生一旦养成了不良的习惯,想要纠正过来是很困难的,所以从我刚接手班主任开始,就不适时机地创设情境来感染学生,让学生自己感悟到自己的不足,学生良好的习惯就很快地养成了。下面我想就自己在养成教育方面的做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小学生习惯地把老师对事物的认识,当作是唯一的真理,也习惯于把老师的行为方式当作理想化的模式。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在他们心目中,老师更是无所不能,十分完美的。作为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做学生的表率。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身教胜于言教。如:一次我走进教室,看到地上有不少纸屑,我不是急于批评,而是自己弯下腰把纸屑捡起来扔到垃圾桶中;地上脏了,主动拿起扫帚扫干净……孩子们在我无声的教育下,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感染,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在,教室里不仅没有了乱扔纸片、食品袋的现象,见到垃圾反而都会主动捡起。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里总是甜滋滋的。
二、养成教育要坚持不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要想让一年级孩子养成习惯,必须经过长时期的坚持才能形成, “习惯成自然”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因此,作为一年级孩子的班主任,我们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我们需要经常在孩子们耳边耐心唠叨,并且以身示范,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学会跟着做。看不懂的就一对一,手把手的教。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比如有的学生做作业动作慢,坐姿不正;有的学生握笔姿势错误,屡教不改;有的学生坐立不稳,东张西望;有的学生喜欢吮吸手指;还有的喜欢课间追跑……这些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过来,是不可能的。往往你刚提醒,转身之间他又那样了。又比如扫地,有些孩子直着腰,拿着扫帚满地乱划拉。我就告诉孩子们,扫地要弯下腰去,用扫帚的整个斜面接触地面,按顺序从前向后扫。小角落就把扫把竖起来扫。抹灰时,有些孩子抹布上的水太多,在门上、讲台上留下一道道脏水印。我就教孩子们,抹布拧干再擦。劳动的程序讲得越清楚,指导越具体,孩子学会、学好的可能性越大,成功机会越多,就越能激发孩子的劳动热情。所以,我们班主任要在平时多提醒,多督促,多鼓励,多表扬,多示范。
三、投其所好,受其感染。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感染他们的言行,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我就抓住了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在学生听课不集中的情况下,通过讲故事来引起学生的注意,等学生注意力集中后,再回到讲课的内容,这样学生的听课效果就好多了。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我班有三十多个孩子在一起学习,难免有打闹、吵架的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我用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来教育他们,帮助他们辨别是非互相原谅和睦相处。
四、表扬及时,正确评价。
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是不断地重复再重复的结果,是在人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及时恰当的表扬和肯定,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催化剂,为了再次得到你的表扬和肯定,他就会再次的去重复和出现这种行为,久而久之,好习惯就根植与他的行为中。例如:有一次早上上班时,我发现有的学生不会和送他来的家长说再见,走进校园也不会主动向老师问好,看到这一情景,我心里很不舒服。以后我就留意我们班能主动向我问好,能和家长主动说再见的同学,当他向我问好后,我会微笑着夸他一句,我看到了他脸上开心的笑容,到我上课的时候,我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们,并让全班同学以他们为榜样。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班的同学都变得有礼貌啦!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只要老师能够在平时多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滴水穿石,学生必然能够形成良好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