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教育法规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
家校联系
家长留言
教子有方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快讯 > 综合新闻

<<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观后感

编辑日期:2014-10-28  作者/编辑:高向前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2014年8月24日,在中心学校的组织下,全镇教师一同观看了<<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录像,其中的情节和镜头令我深受感动,留下了深深的思索。朴实乡村教师的执着与博爱,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可亲可敬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最美乡村教师”那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品格。
   最美老师,美在执着坚守。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物质生活极为匮乏,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他们都是普通人,他们有妻子、有儿女,有生活的各种牵绊,当面对生活的种种诱惑也有过内心的挣扎。但是当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们毅然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岗位,在无比艰苦的环境下教书育人。坚持一年、两年不困难,难得的是他们这样做了一辈子,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守护着知识的家园,在这物欲横流的物质社会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撰写着不朽的传奇。他们的执着坚守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他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向他们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工作中,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最美老师,美在甘于奉献。他们把自己能够奉献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很多老师把自己的收入,也就是养家糊口的钱,都接济了自己的学生。陈银玉老师从教30年来,她教过的学生多达500人,其中200多人考上了大学,走向了山外的世界。而她的两个儿子,虽然品学兼优,却因为家庭的贫困,不得不含泪辍学。也因为贫困,她虽然身为教师,利用课后或者周末的时间,背上背篓,走村串寨,捡拾垃圾,借“收破烂儿”养家糊口,接济贫困学生。为了自己的学生,放弃了自己儿子的上学机会,看完这段事迹令人痛心,也无比动容。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观。向最美教师学习,就是要传承中华的美德,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人民、爱社会、爱他人的博大情怀,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最美老师,美在勤奋进取。他们身处偏远的山区,物质条件极其简陋,甚至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但他们却能保持一颗进取之心,自觉钻研教学教研和教育管理,不断完善自我。当城里的人们伴着夜幕的霓虹翩翩起舞、觥筹交错的时候,他们正和着虫鸣蛙声伏案批改作业、研究教学、谋划明天一天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老师们业务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改进,人格修养得到进一步完善。孩子们在他们的教育下、既成才,又成人,家长满意,社会放心。处逆境而不怨,见繁华而不迁。这是怎样的一种高尚人格!更何况他们能勤奋进取,不断完善自我。反观我们,处在比他们优越得多的环境中,面对着求知若渴的孩子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全面提高自己呢?惟有视工作如生命、视孩子胜己出的崇高品格,才能不计环境勤奋工作,失志一生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材。
“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从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们看到了“最美乡村教师”的坚持和责任,体会到了他们那份始终不变的执着情怀。在中国大地上其实有千千万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正是有许许多多这些默默无闻耕
耘在中国乡村教育事业中的教师,大山深处那些渴望。
 
Copyright #169 2009 城南镇中心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6.0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