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媒体曝光,行径恶劣的体罚让人心寒!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同样让人担忧:一味的无原则的表扬,明知过错却置若罔闻……
最近,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涉嫌轮奸案,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李双江老师德艺双馨,却因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而晚节不保。其子,从打人到涉嫌轮奸,小小年纪为何如此飞扬跋扈,俨然天不怕地不怕。李双江之子的成长史,被媒体挖了出来,“子不教父之过”再次引发我们对未成年人教育的反思。
李天一所作所为的确让人愤慨,但是冷静的看待这个眼神里俨然躲不过稚嫩,至今未满17岁的孩子,他何尝不是溺爱教育的受害者。
其实,我们放下那种片面的仇视心态,理智而心平气和的思考,问题的关键依然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李双江老师不仅歌唱得好,而且社会形象颇为正面,妻子梦鸽也是著名歌唱家,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这样一个健康正面的家庭,缘何就“造孽”出一个小霸王来,这里面的教育反思,才是我们教育孩子所引以为戒的受益之处。
小皇帝式的教育,在中国普遍存在而屡见不鲜,曾经引起过教育界普遍反思。由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中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寄托了家长所有的期望,以及来自亲友的百般宠爱。独生子女一出生,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里怕捂着。从宠爱到溺爱,从宽恕到纵容,集物质满足于一身,却精神空洞匮乏,起码的社会道德意识丧失,唯我独尊的裂变性格,直接造成了养虎为患。
人们诧异像李双江这样不缺物质,不缺艺术熏陶的家庭氛围,怎么就养出了一个这样的“逆子”,李天一的成长经历给我们揭开了答案。李双江老师老来得子,对这个孩子宠爱到“舍不得动一下”的程度,物质上是最好的,生活上要啥有啥,还深得这个文艺家庭的熏陶,才艺颇有天赋。从小受用的是最好的教育资源,还接受过国外贵族式教育,加上父母本身都是社会形象积极的名人,这个孩子怎么都不应该走上堕落之路。
然而,这都是表象。细数李天一的成长经历,我们便一目了然。从小就被父母溺爱,养成了高高在上处优无虑的意识,无论犯过多大的错,都没有受到过可以铭记于心的惩罚。把同学推下楼,父母轻而易举私了,跟同学抢东西,老师反而说被抢的同学。就是在国外上学惹祸,也毫无畏惧,父亲能摆平一切的观念,成为助纣为虐的信条。相反的是,李双江老师反而带着这个孩子出席各自种场合,除了夸奖就是炫耀,在他私心扭曲的溺爱里,这个孩子就是个天才。
从小接受的是溺爱式的教育,从小就没被严厉惩罚过,有的只是一次次犯错,一次次被父母摆平,一次次酿成大错,一次次逃脱惩罚,直至走上违法犯罪之路,直至今天的再次堕落。李天一走向今天这样的违法乱纪之路,并无稀奇,甚至说是一种必然。我们是反对老一辈那种纯粹的打骂教育,但是我们绝不能就让孩子“上了天”,什么是错的,什么是不能干的,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事理,犯了错就要接受批评,就要被惩罚,养成孩子的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对孩子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
从李天一失败的教育案例来看,父母名人效应和良好的家庭背景,不仅没有助长这个孩子健康成长,反而成为一种堕落的资本。“舍不得动一下”的溺爱,反而不如不打不成才。如此来看,教育不是一种程序化的套路,而是一种智慧的教导。
教育必须剔除体罚或变相体罚是教育规律,是大势所趋,更是人心所向。但教育也需要适度惩罚,教育离不开适度惩罚,为何?就是因为说服的力度与作用有限。没有适度惩罚的教育是不真实的教育,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不完整的教育。
教育的惩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智慧;惩罚不可以被单独使用,一定要配合辅导的工作。在惩罚之前,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被惩罚;在惩罚之后,要让学生知道有什么正确的方法可以取代他原本不良的行为。
不少人都误以为教育学生不能有任何的惩罚,只需要表扬与赏识。殊不知,赏识的作用也是有限度的,我们千万不能把赏识教育扩大化。尊重学生是教育的前提,但也不能将这种“人文”推向极端,而排斥教育本应包含的惩罚和挫折。
教育鼻祖孔子也曾惩罚过学生。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当然,体罚不同于适度惩罚。体罚伤害学生自尊,侮辱学生人格,摧残学生肉体。惩罚不是象训兽一样简单地让学生通过经受肉体的痛苦而受到教育,而是依据已经存在的规章制度,包括班规校纪国法,进行相应的处罚而使学生受到教育,感悟成功与得到发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圣贤,也会犯错。犯错是人之本性,无可厚非,教育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减少犯错的次数与概率。让学生减少犯错次数与概率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生犯错之时,施以必要的惩罚,能够让学生接受教训,能够让学生明白犯错必须付出代价,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并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中国的基础教育,正吸纳着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任何一种外来先进教育理念只有与中国国情相吻合,才能在中国教育大地上生根发芽,否则,再先进的教育理念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海市蜃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