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教育法规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
家校联系
家长留言
教子有方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研活动

今天我们共同努力,明日我们见证辉煌

——城南镇中心校七年级新课改工作总结
编辑日期:2013-4-9  作者/编辑:城南镇中心学校/魏德祥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今年,我镇很荣幸地被裕安区教育局定为学习杜郎口教改经验之试点乡镇,七年级为实施年级,为了完成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我们两所公办学校从上到下,凝心聚力,特别是七年级所有授课教师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使新课改初见成效。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四次外出学习,扩大视野
      今年2月,城南镇两所公办初中和中心小学的主要领导,共计七名同志在教育总支书记、中心校校长马道胜同志的亲自率领下,参加了由裕安区教育局组织的去杜郎口中学学习新课改的活动。回来后,及时召开汇报会,谈感想、谈体会,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收到很好的效果。
      自接受教育局下达的学习推广杜郎口教改经验的试点乡镇任务后,我们又组织两所初中承担本学期七年级主要课程的同志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考察,来回历时六天(6月14日~6月19日),共有13名同志亲临课堂观课三天,每人达20余节,深切地感受到新课改的气息,零距离目睹了名师的风采,零距离接受了名师的指导,为新学年实施新课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4月17日和10月31日又两次组织有关教师去霍山文峰学校学习取经,两次都去了24人,深入课堂观课、听校长介绍、看校容校貌,看学生一日常规表现、同教师交流谈心等,使参观者人人受益匪浅,满载而归。霍山文峰学校之所以有今天的质量和发展,是因为他们学习推广了杜郎口中学的教改经验,使所有参与学习的同志都充分地认识到:新课改大势所趋,新课改人心所向,城南镇的特殊区域位置,决定了二所初中不搞课改就没有出路。
      二、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2012年3月,我们就一直在酝酿如何实施新课改。2013年9月17日《城南镇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稿)出台,此《方案》),此《方案》制订经过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首先我们召开七年级主要学科教师座谈会,叫他们谈认识、谈感想、谈实施建议等,然后中心校还专门召开会议进行讨论、研究,形成征求意见稿,再将征求意见稿发到两校教师手中,供大家讨论,集思广益,经过这样几上几下征求意见后,才形成试行稿,各校也制定了相应的更加细致的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实施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实施目标、保障措施等,重点说明了实施步骤:
      1.学习宣传阶段(2012.6~2012.8)。要求各校要广泛宣传发动,召开不同层次的动员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并通过家访、家长会、邀请家长听课、印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形式,争取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八月底各校要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时配置黑板,高度要适宜,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展示板,壁报栏等必要的物质条件,创建展示平台,要按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要求,布置好教室。
      2.训练适应阶段(2012.9~2012.11)。此阶段重点是在训练学生和教师适应上下功夫,对待学生我们一定要以鼓励为主,在课堂上要多说“说错了没关系”、“说错了也光荣”一定要全力培养学生敢讲、敢说、敢表现的能力,宁愿讲错,不准不讲,说错无过,我们要求七年级所有授课教师均要按照杜郎口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宁可多次失败,不准一次不改。否则就不算完成教学任务。
      3.全面实施阶段(2012.12~2013.6)。本阶段重点是在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展示质量上狠下功夫,提高课堂效率最关键是要求教师深刻领会杜郎口教学改革的实质,真正理解杜郎口教师工作的重要职能,那就是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发展学生;牢固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教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旦学生的能力培养出来了,我们便完成了教学任务。
      4.总结深化阶段(2013.7开始)。本阶段主要是认真汇总实验情况,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制订改进措施,形成书面报告。报告重点是在总结前面几个阶段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进行提升,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和评价模式,并建立长效机制,制定长期改革规划,进一步加速改革进程,扩大改革范围。特别是就学习推广工作中的细节问题要认真研究,把改革引向深入。
同时《方案》中还提出了每个阶段教师和学校都应该怎样做的具体要求。
      三、以镇观课议课三十余节
      《方案》中保障措施第四条规定:“中心校的工作人员也将不定期地下校进行观课议课,本学期所有学科都要听1~2节,甚至更多。”本学期我们以镇组织观课议课达三十二节。
      十月十日,首次在十中的语、数、英观课议课,就令观课者震憾,黄文炳老师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题多解令各位佩服;戴运凤老师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而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令人称赞;沈桂英老师的人人发言,人人展示,组与组开展竞赛,令人难忘。
      十月十七日第二次在宝丰寺学校开展的七年级语数英观课议课使人大开眼界,翁世勇老师让每组的语文组长通报前一段时间各小组学习语文的优点与不足,组长敢于表扬与批评,方法可取,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杨文武老师的每日一句;方唯老师找人上黑板纠错,叫学生谈学习体会都是锦上添花。
      十月二十五日在宝丰寺学校开展的政史地生观课议课,黄友好主任带病参加观课议课;阮成瑜老师提前发导学案;张本森老师居高临下,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金士稳老师要求学生采访听课老师的独具匠心的设计;张成俊老师的学生合作讨论和图文并茂的导学案等都一直难以忘怀。
      十月二十六日在十里桥中学开展的政、美、地、生观课议课,更是让人感慨颇多;杨贵霞老师虽年过半百,但精力充沛,激情高涨,无不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和教师;杨谋珍老师也是五十开外,她课堂上的细致讲解,发给学生的导学案也使观课者感动;胡正道老师42种美术种类介绍,让人增长了知识;刘志勇老师的“大洲和大洋”的精彩课堂,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十一月二十日是十里桥初中语数英三科的展示课,观课人数达到六十人次。黄文炳老师采用班班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让观课老师眼前一亮。沈桂英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标准的普通话令人敬佩。戴运凤老师安排学生教学生充分发挥小助手作用,做到了“兵教兵”、“兵强兵”,教学方法非常得当。
      十一月二十二日宝丰寺学校语数英展示课,第一节方唯老师的课非常成功,学生能在课堂上就发现一题多解,难能可贵;第二节翁世勇老师利用11月22日的感恩节契机,教育学生要“感谢妈妈给我生命、感谢老师给我知识、感谢班级给我温暖”恰到好处。第三节杨文武老师活跃的课堂气氛,叫学生上台用英语对话,别具一格。
      十一月二十八日和十一月二十九日,分别在宝丰寺学校和十里桥初中开展的政史地生展示课,观课人数都创下历史新高,每节课都在20人以上。就连临近退休的苏财富老师也参与其中,两位50多岁的杨老师也用上了班班通现代化教学设备,班级所有学生都动起来了、都敢说了、敢讲了、敢表现了,都争先恐后上台抢答了。
      十二月二十六日下午,漫天飞雪,但是我们在宝丰寺学校的七年教室里却暖意融融,因为我们这里正在上七年级的美术和体育展示课,王连年、陆成俩位专业课老师正在展示他们的青春才华,他们的精彩呈现温暖着每一个观课者的心。
      2013年元月7日下午,小寒已过,寒风刺骨,十里桥中学三楼七年级教室内部是暖意融融,因为沈桂英老师的让“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展示课,在这里进行,优美的弦律,动听的音乐让人感到非常温暖。李贤会老师的“立定跳远”的体育课使我们大开眼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十里桥初中虽没有操场,但是她想方设法,找“操场”。
      以镇观课32节,议课32节,议课是本着“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提高不了”的原则进行,一般都是由执教者先说课,再由观课者议课,人人发言,一个不漏,特别是就课堂中出现的不足各抒己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最后就新课改的下一步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和强调,每次议课时间均在两个小时以上,有时甚至超过三个小时。
      四、两校班子教师,真抓实干
      两所学校都由教导主任具体负责,两校都分别制定了七年级教师的量化绩效考核标准。班子成员大都能深入课堂观课议课,平时教师互相听课,教导处具体规定每人每周被听课的时间和每周每人听课节次。十里桥初中每周五下午,13点至15点的课改例会,雷打不动,九月份至今从未间断,七年级所有教师参加,交流汇报和“会诊”七年级新课改情况,每次都要求写出一周的工作体会、感想或小结上交教导处存档。宝丰寺学校九月底就模仿杜郎口中学对七年级教室进行了布置,在教室横梁前后墙壁张贴主题词、励志名言、名人画像等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尤其是把本班学生所写的每日一句,经提炼后与名人名言同张贴在教室里,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另外,宝丰寺学校还对七年级每周不定期进行推门观课,每周进行一次新课改交流活动,并上交书面材料。两校教师每节课都发给下一节课的导学案,为每位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每周就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遵守纪律等情况如实记录,填写记录卡装入记录袋,学校班子成员都十分重视七年级新课改工作,凡是七年级需要的都尽量满足不惜代价。例如添置小黑板,对教室进行布置等等。
      十里桥初中的七年级课改班级学生学习成绩,上升的幅度超过了教学点的七年级学生。宝丰寺学校七至九年级三个班,老师们一致感到七年级学生无论是在学习、生活、文明礼貌,还是遵守纪律,尊敬师长等方面都是最棒的,受到全校教师的一致好评。
      五、面对课改困惑,充满自信
      在从第二阶段训练适应后转向全面实施的第三阶段时,我们及时召开了七年级新课改第三阶段的教学研讨会,会议由两所初中的校长、教导主任、七年级班主任以及部分七年级教师参加,与会者交流了目前的学生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下一步工作具体打算等,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一致感到:在中心校的精心指导和督促下,在全体教师的辛勤耕耘下,城南镇七年级新课改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七年级的学生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可以说我们的教师付出的比以前多几倍工作量的回报是值得的、是丰厚的。当然课改刚刚起步,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我们的不足。目前的主要困惑是:学生生源偏少;进入公办学校读书的七年级学生基础较差;经费严重紧缺;个别教师年龄偏大;极个别教师认识还不是很到位等等。最后中心校校长马道胜同志满怀深情地说:“近二年看到我镇公办学校初中人数的锐减,我一直就在思考如何改进课堂教学问题,偶然机缘,在电视上得见杜郎口教学模式,对此很有兴趣,非常感谢教育局给我们这次试点的机会。刚才听到同志们所谈后,很高兴、很感动。目前,全镇上下已达成共识,不搞课改就没有出路。过去三个月同志们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但从未有怨言,反映出我镇教师无私奉献的良好素质。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各校要一如既往地狠抓新课改的工作,新课改不是搞形式,不是一哄而起一阵风,而是今后的长期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真正理解、领会教育的真正涵义,不求人人成才,但愿个个成人,我们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尽管目前教学看不到明显成绩,是因为多种原因所致,但是要看到他们蕴藏的巨大潜力,所以我们要求所有的班子成员、七年级授课教师凡是七年级新课改活动都要重视,无特殊情况都要参加,后勤保障要跟上,班子会要经常研究七年级课改工作。另外,我们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研究教材,科学制订导学案,还要研究考试。中心校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去做,加强督促检查,认真总结反思,收集整理好资料,为推广课改提供依据和经验。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从第一次到杜郎口学习至今已近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们留下诸多的美好回忆,在这一年里又留下了无数个精彩的瞬间,在这一年里也留下无数个遗憾,总之在这一年里我们的老师与学生共成长,所有这些都让我们一起珍藏。而今,从班级环境看到了我们新课改的成效,从课堂观课看到了新课改的希望,从教师的参与看到了成功的未来。当然,我们的成功只是初步的,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课改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上下而求索。
 
Copyright #169 2009 城南镇中心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6.0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