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教育法规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
家校联系
家长留言
教子有方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研活动

浅谈作业批改

编辑日期:2013-12-9  作者/编辑:高向前  阅读次数: 135 次  [关 闭]
每每看见同事伏案辛勤批改作业,造成颈椎病,椎间盘突出,让我感慨万千。精批细改的作业足以显示教师的兢兢业业,可加重老师们的负担。如何做到既高效又轻松完成作业的批改呢?
先看看目前为止普遍存在的现象。
 目前小学教师一般每周任课十几节,光上课和批改作业就使我们老师忙得不可开交了,哪有足够的时间精心备课和钻研业务。   
由于时间限制,对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或者一改了之。而事实上用这种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来评价学生的作业,影响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一个“√”不能向学生传递多少温情,而一个“×”却可以带给学生不少的冷漠。学生在作业中的精彩表现得不到赏识和鼓励,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得不到修改和指导。尽管老师花费很多时间批改了各种各样的作业,对学生的帮助也是有限的,有时还会影响他们学习兴趣和信心。  
 全批全改的方式,教师完全包办代替,学生容易形成一种依赖思想:“反正我的作业做完了,对不对那是老师的事!”  
那么如何轻松有效批改呢?  
对于一些基础性的作业,学生完成后,教师可指定优生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自我批改,有不懂或疑问可举手提问。  
做完课堂作业后,学生通常希望马上给老师评判,但由于班级人数多,老师不可能做到全部面批。这时教师可采用互相批改和教师评价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批作业。  
教师可请优生把答案公布在黑板上,让同桌或四人小组组成批改学习小组,交换作业互相批改。提倡集体讨论,通过小声交谈、询问、征求意见等提高批改质量。批改完后,由学生自己订正,有异议的再进行讨论。教师再对所有学生的作业从订正情况、作业态度、解题思路方面进行评价。这样,既节省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又可以把重点放在情感化作业批改上。  
对待作业错误率较高的学生,采用当面批改方式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约定时间到教室或指定地点面批。面批时,注意发现后进生的思维火花和细微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缺少监督的环境下,大部分学生缺乏做家庭作业的自觉性。因此,大部分小学生家庭作业的正确率会下降,有少部分学生会不做或少做家庭作业,书写也会潦草起来。教师在家庭作业的批改评价环节作用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变得不可或缺。当然,学生的榜样作用,家长的督促作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也是重要的。
一些基础性作业和容易批改的家庭作业,可采用小组批改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批改。小组批改包括同桌互批、四人小组轮流批改、小组长批改等。学生批改订正后,教师的评价角色不能缺位。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质量、批改订正质量进行总体评价,好的要表扬,差的要批评教育,防止或减少不做家庭作业的现象发生。
 对作业做得又对又好的学生,除了打上“优☆”展开竟赛外,还加上各种评语,鼓励他们的出色表现。如“你真棒!”“好极了!”“very good!”  
对有错误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作业中的闪光点,善于放大他们的亮点,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评语肯定其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学生粗心常做错题,但字写得好,教师可以批上:“你的字写得认真、很好,做作业时仔细一点,就更棒了,有信心吗?”,“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
由于各种原因,班里也有质量特别差的作业本,教师绝对不能责骂,相反,应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你一定能行!”,“老师知道只要你认真做,肯定能进步。”,“再细心努力一些,准行!”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后进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教师也可利用学习内容比较容易,学生相对能做好作业的时机,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师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批上七彩的评语,写上真情的提示,画上生命的符号,点燃学习的信心,引导他们订正作业,不费太多时间,却可以传递一份浓厚的师爱,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没错,在新课程实验中,我们更应关注作业批改,让有色彩的评语,让有生命的符号,让有真情的提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起体验成功的快乐。 
                                                                                           明德小学  刘传好
 
上一篇毋求完美但求实效
下一篇浅谈低年级数学的情境教学
Copyright #169 2009 城南镇中心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6.0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