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在建立学习小组时,一般都会按好、中、差搭配的原则来组合学习小组,这时在学习小组内部,那些属于差生行列的组员,往往会感觉到在学习小组内部的地位低下,从而造成:地位较低的学生发言较少;忽略或不在乎地位低的学生的贡献;对地位低的学生注意或关照不够;地位较低的学生会有挫败感,从而更少的活动。
而学习小组分工就意味着每名组员都对学习小组的学习和成功负有责任,都要有为学习小组学习和组间竞争出力的责任心。那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呢?这就需要在学习小组内部进行最优化分工。试举出两例:
①可以围绕学习小组的建设给组员设置分工。即在学习小组内设学习小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汇报员各一名。
开始时,学习小组长选有较强组织能力,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训练一段时间后则可以轮流担任。学习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记录员的职责是记录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独立学习的认真程度、学习小组交流时的发言情况、纪律情况等。
检查员的职责是检查、督促学习小组成员的导学案、作业完成情况等;
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各学习小组晚放前要将当日小组学习情况进行汇总上报给老师,使班主任及各科任老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②可以根据学科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即每个学习小组根据学科的学习任务分别设立语文组长、数学组长或专业学科组长。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哪一种分工设置,各分工组长都要职责明确。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身兼数职,能力弱的学生也必须担任一职,明确职责,分工到人,达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学习小组管理目标。各分工组长也宜实行轮换制,切实培养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改变学生在学习小组活动中长期形成的不平等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别人的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合作兴趣,用责任感促进全体学生的成长。
中心小学 钟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