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城南镇两所初中七年级率先开展了课改实验,成功地迈出了城南镇学习山东杜郎口,推进课堂改革的实质性步伐。
山东杜郎口中学,曾经也是一所极其普通的学校,有着和我们相似的经历:学生人数少,学校声誉不大好,教师工作积极性不太高等状况。后来,崔其升校长临危受命,匠心独运,大刀阔斧改革,摸索出了一条独特的“三三六”教学模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在当前应试教育环境下,不仅可以推进素质教育,而且还可以真正还课堂与学生,真正实现育人方式的转变。
然而,成名后的杜郎口中学有多少学生呢?其实,也就六百多人。你也许会惊讶与此,一流的学校,一流的教学理念,怎么就这么点学生?还没我们这里一个年级的人多呢?看看我市,不仅市内城北小学等几所小学人满为患,而且像皋城、汇文、轻工等几所中学,哪个不是几千人,有的一个年级就有一、二千人。以致像我们这样农村公办初中生源匮乏,严重不足。
你也许又会问,杜郎口中学为什么人数那么少呢?这还得益于山东省的均衡教育实施,严格限制跨片招生,从而保证了每所学校拥有充足的生源和一定的优质生源。在此,也希望我市尽快落实均衡教育政策,推进教师流动制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从而确保教育的公平性,以便课改得以顺利实施。
在这个大环境下,我校七年级不仅人数少,而且生源质量差。这是不容质疑的客观事实,也给推进课堂改革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这有限的生源内,我班要开展分组教学,选拔如意小组长实在很困难,而小组长又是开展正常教学活动的关键,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安全阀门。
目前,我班小组长普遍基础较差,偏科现象严重,基本上都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我不遗余力的点拨、引导,耳提面授,从学习方法到学习习惯,从组织学习到小组管理,从检查作业到帮扶带学等一样一样地教,一项一项地落实。虽然他们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课改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这也让我倍感压力。
同时,课改对我们这些农村教师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语,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又没有这样的才智和能力。而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正是这样一条未知的道路,一项神圣的事业,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去走,慢慢地去摸索,不断地去总结。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杜郎口模式是在他那块土地上培养出来的,到底适不适合我们这里的水土,不得而知。我们还要因地制宜,结合校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握课改精髓,改的不仅仅是教学形式,而更要注重方法,既让学生动起来,更要让学生每天有收获,天天有进步,如何做到这一点?真让我绞尽脑汁,想尽办法,甚至有黔驴技穷的感觉。这也是摆在当前的最大难题,急需解决。
歌德曾经说过:“我们的生活就像施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目标会丧失,力量也会化为乌有。” 只有思想观念的转变,才有行动的跟进。然而,改变思想又是最艰巨的任务。我们许多老师年龄偏大,观念跟不上,已适应了原有的教学方式,现在突然让他彻底改变,说实在的,确实很难做到。如果观念不改变,而一切课改只是形式,没有多大意义。如果仅仅停留于此,想让大家来推进课改,也只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
课下,我也和几位老师交流过。但大家普遍认不上课改,对其疑虑重重,担心学生考不到分,得不到家长认可,社会不承认,这也是一个现实问题。通过和大家的交流,我对课改的艰巨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同志们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课改又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学期初,第一节语文课,我也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到底是走“一言堂”老路,还是还课堂与学生的新路?如果课改后,学生考不到分怎么办?同事们又会怎么看我?……激烈的思想斗争折磨着我,刹那间,我的心灵成了思想交锋的角斗场,泛滥洪水的交汇处。最终,我决定大胆实践,破釜沉舟,要向生活挑战,希望挑战给平淡的教学生活带来活力,希望在这块试验田里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自接受任务以来,我竭尽所能,加班加点,努力工作着。虽然学校每周有两个半天自动假,但我一次也没用过,还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备课、想办法、做记录已成了我生活的绝大部分;虽然明天还有许多困难在等待着我,但我还会坚定地走下去,沿着课改的道路走下去。 我深知:雏鹰初次飞翔要冒着折翅的风险,但他还会举着沉重的翅膀飞向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