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带着美好期待,我们又迎来一个收获的季节。首先,我谨代表中心小学向今天在此隆重召开的“中小学生守则、规范、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总结表彰会表示热烈祝贺,祝大会圆满成功!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礼仪的历史。文明礼仪,是个人素质、教养的外在表现。《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此,我校在《小学生守则》《规范》《文明礼仪知识》学习落实上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学校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实施《守则》和《规范》的重要性。
学校少先大队认真组织教师及学生学习领会,全面理解《守则》和《规范》的内容,从本校实际出发,健全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做到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坚持主体性、激励性、活动性原则,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的基本措施包括:
1、动之以情。以班级中队为单位开展对《守则》、《规范》内容的学习与宣讲,讲制订《守则》、《规范》的意义,并且通过开展少先队主题队会、故事会、竞赛等形式让全体师生学习、理解的规范的精神实质,同时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取得思想、心理上的认同感,产生发自内心的驱动力。
2、晓之以理。结合学生在校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来组织学生重新学习,以新颖多样的形式让学生牢记规范内容,掌握精神实质。重点讲清规范的具体含义及为什么要守规范的道理,把学规范与《城南镇中心小学一日常规》结合起来,把规范条款对学生的要求内化为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并自觉遵守,变“要我学规范”为“我要学规范”。
3、导之以行。认真做好规范的教育与训练工作,抓住薄弱环节,严格要求,扎实训练,做到持之以恒,有的放矢。在深入学习与宣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学规范落实于具体的行动之中。各中队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写日记等形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班队会,坚持开展“做文明学生,树校园新风”活动,在学习文化与提高思想的同时落实文明礼仪的要求。
二、建立优良的校风、学风,把“学守则、学规范,争做文明好学生”的教育活动推向新的阶段。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贯彻实施,我们做到了:
1、组织保证。由校德育领导小组、少先队大队部做好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由各中队辅导员具体实施工作,做到计划、检查、总结三落实,发挥少先队的组织功能与作用。突出一个“严”字,严格要求、严格检查。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心小学在校生一日常规》,将行为规范教育落到学生的日常的学习、活动和生活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良好的校风、校纪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图书室等多种形式和专用场所,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强调一个“学”字,要求学生逐条掌握,全面了解,并自觉内化为行动。一二年级以背为主要内容,三至六年级以讲为主,从中受到教育,理解规范的实质。各班级从常规入手,重点抓好“五个一”训练,即整顿“一个阵容”:抓好良好的班风班貌;建立“一种秩序”:营造文明礼让的课内外秩序;养成“一种习惯”:形成语言文明、大方礼貌等习惯;坚持“一项制度”:实行文明礼仪互相监督制度;树立“一个观念”:确立学生遵纪守法、互助互爱等观念。
2、时间保证。坚持一个“恒”字,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持之以恒,平时经常抓、重大节日重点抓,有了问题突出抓,常抓不懈、一抓到底、抓出实效。通过品德课、班队活动课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训练,开展各种活动抓内化,收实效。开展主题班队会,开展黑板报评比,开展守则规知识竞赛,举办故事会等活动,结合重大节日全校开展体验性系列教育活动,如开展三八敬母活动、教师节尊师活动、春季“校园护绿小标语”征集活动,“帮困他人”爱心活动等。
3、评估保证。学校建立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对学生、教师建立双重评估制度,正确、恰当地评估师生在活动中的进步与实绩。规范教育是对全体教师的要求,规范训练渗透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之中,把对学生进行规范教育与训练的效果,作为教师进行考核的依据之一。加大考核力度,坚持做好每天的值日教师和值日学生检查公布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坚持每月一小结,以“流动红旗”鼓励促进;学期末学校进行“文明班级”、“三好少年”、“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小卫士”评选。
老师们、同学们,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真正的文明,心灵上一定有一种洁净感。作为教师、学生,让我们播撒文明的种子,掀起礼仪的新风,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争做文明的使者。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将身边的草木当作监督你的公众,那么,举手投足间的小小约束,我们的校园就会变得更加美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