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教育法规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
家校联系
家长留言
教子有方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研活动

我们的起点,关注后进生

“杜郎口教学模式”教改探索报告(二)
编辑日期:2012-12-11  作者/编辑:杨立新/魏德祥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凡有课堂的地方,均有着讲台,均有着一面大黑板。

凡有讲台有黑板的课堂上,均有着循循善诱的老师。

凡有老师的地方,均可听得到老师的谆谆教学之声。

但是,今天的十里桥中学的七年级教室里,却出现了惊人的逆转:

教室前后各有一面大黑板,两侧立着六面小黑板;

讲台上时而有老师的身影,但老师的身影更多的出现在学生座位中;

教室里老师声音远远没有学生的声音大,老师说话时间远远没有学生说话时间多;

……

让我们走进七年级,走进开发学生心智的殿堂。

一节语文课

1016,我们走进了七年级教室。

聆听了沈桂英老师的一节语文课。

课堂是在一片掌声中展开的。

维系课堂的中心轴是导学案——孩子们手中的一份学习资料。

在课堂上,孩子们说的说,读的读,写的写,改的改,掌声时时响起,表演组组进行,有时让我们这些常常听课的老师都不得不专注心绪,才能跟随着学生的学习节奏。

采撷几朵课堂花絮,让我们共同品味。

片段一:小组A中有一个孩子在展示自己书写的拼音时,声母、韵母、声调全对,但写的很不整齐,该小组的另一个孩子跑上去,将前一个孩子的书写内容擦去,重新认真书写,还是那个音节,只是写的整齐规范。他赢得了掌声。沈老师不去理睬前一个孩子的不服气,把问题交给全体学生“同样的音节,为什么要重写?”“×××字写的太难看啦。”“×××写的部整齐!”学生的答案让×××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他低下了头。这时,沈老师及时鼓励:“看看,×××同学已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啦,我们再给他个机会,让他在下一场展示一下吧。”

片段二:小组共同完成翻译句子,一共是三个句子的翻译,小组四位同学甲乙丙丁,甲同学说题目,乙同学进行翻译;乙再说下一道题目,丙同学翻译,依次进行,有条不紊。一旦有人说的不对,那么,马上其它组就有人站出来指出错处,赢得小组话语权。

片段三:沈老师的活动场地。自上课始至下课,沈老师一直在班级的六个小组间穿梭,巡行于各组之间。或指点失误,或肯定成绩,或参与讨论,或热烈鼓掌。基本上未登讲坛。

几个小片段,只写出新课堂的形式之新,其中折射出的教学思路之新,需要我们去感知,去领会。

一次小结会

1019,七年级办公室。

一周一次例行小结会于本周五中午如期举行。

班主任戴运凤老师参加区举办的班主任培训未参加小结会,小结会由黄文炳主任主持,胡中卫校长参加。

针对过去这一周的教育教学得失和思考,与会老师纷纷发言。

黄文炳主任率先就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目标谈了自己的做法和思考。经了解,学生基础的差的离谱。如竟然有学生不会算1283×4!提出了从最基础入手,从看书入手,从书写入手;强化基础练习,每天布置10——20题基础练习,及时收回并批改;提出调动家长积极参与孩子教育,每天在孩子的作业完成后签字,协助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同时,也促使了家长对孩子的实实在在关注。

沈桂英老师就《论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提到了学习习惯问题,发现了孩子们已经养成的懒惰这个学习大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在今后很长时间要花大力气做的一件大事!

杨贵霞老师就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经过老师近三周努力,已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学们发言积极。刘志勇老师在地理课堂上一次素质测试,在确保50分基础上,全班仅有2人获优,5人不及格。刘老师深感经过老师潜心教学,学生比期初有明显提高,但仍很不理想。杨谋珍老师和李贤会老师分别就生物科和体育科的进展、预期计划和收获进行了发言。

最后,胡校长对本周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了下周新要求。

为了实现新教改,我们的七年级教师,在学习参照杜郎口中学的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们是学生的实际水平,创造性地建立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

1、多鼓励,多掌声。这些有点先天不足的孩子,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听到的最多的是斥责、批评,最缺乏的是赞扬,多赞扬让他们建立自信。

2、多展示,多活动。积极发言,积极在黑板上书写成果,班级的展板是他们的成绩展示台,书写认真的,解法独特的,作业进步的,表现良好的,均有展示机会。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上进心。

3、多合作,多角色。在小组合作中,不同的同学由于基础不同,性格不同,兴趣不同,往往在合作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在不同的学习中的角色也不尽相同。所以,小组大社会,合作大舞台。

在他们的课堂上,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上进心。

热烈讨论是上进,激烈争论是上进,认真学习是上进,执着努力是上进,流泪是上进,欢呼是上进。

在一个充满上进的班级,我们老师在做什么呢?

激励上进。

点拨失误

养成习惯

培养学风。

 
Copyright #169 2009 城南镇中心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6.0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