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班主任,如何管理好班级,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我把自己的班级管理归纳为一句话:做实班级“四化”建设。
一.班级管理制度化。我们很多老师,对班级的管理,强调的多,落实的少;感性的多,理性的少;后补的多,前瞻的少。只要班级不出什么大问题,即使有一些不良苗头,许多班主任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熟视无睹,得过且过。一旦问题发生后,处置手段又都过于粗暴,简单化,任随情绪的泛滥,被动处理,结果效果平平,引发师生关系紧张。
其实,班级管理不是一朝一夕,一人一事,而是一个常态化的工作,因此必须做到以制度化管理班级。开学第一堂班会课,我就向同学们说明我的治班思想,坚持制度化管理班级。凡事有章可循,必须按章办事。人人平等,时时一样。不会因人废制度,因事改制度。一旦班规制定出来,必须人人遵守,个个维护,切实维护班规的权威性。例如,每天晨读,每位同学把作业放在组长面前,小组长进行检查,其他同学认真看书。早读前十分钟,组长、班长、学习委员通报组员和班级昨天表现情况,以及同学的反思与励志宣言,不管我在不在教室,每天必须坚持。实践证明,这项制度得到了很好地落实。还有,每位班干各负其责,如果工作不到位,将按班规处罚。这样一来,同学们到时就知道干哪些事,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清清楚楚,秩序井然。
二.班级管理科学化。班级管理顺利与否,科学与否,关键是靠科学的管理。班 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只有这样,制度才有可操作性,才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可。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管理科学化呢?
(一)班规班纪制定民主化。要想防止决策的空心化,最佳的方法就是决策的民主化。同样,班级管理也是如此,要充分尊重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情感意向,适应状况,共向认同等。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班级、对同学的了解程度远远高于老师对班级的认识和了解。而班级管理的目的又是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最终还得靠他们的配合与支持。
在征求他们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的班规班纪会得到他们的强烈认同感。执行起来,受到的抵制也会弱一些,甚至没有抵制,还会受到强烈欢迎。
(二)奖罚分明,但要注意学生的身心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拥有花样的年龄,仲夏的性格,玻璃般的心灵。我们如果无视于这些,无疑会对学生造成极大的伤害,教育的结果有时会适得其反。
作为施教者,我们要多学习,了解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同时还要注重方式方法,不能盲目主观,无视客观规律和生活常识。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考虑到他们的承受能力,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三.班级管理人性化。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已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而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学生不同与工厂产品,他们是拥有鲜活的生命和丰富的感情。因此,他们有权要求得到尊重、平等和老师的关爱,这也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教师应成为爱的天使。一位哲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位老师要有博大的爱心,像对待自己子女一样对待每位同学。特别是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同学,他们对外界的感受格外敏感,一点一滴,一草一木都可能会在他的心理掀起巨大波澜,此时,如果能得到老师的关爱,那么心灵的坚冰将会被爱的阳光融化,走出心灵的阴霾。
其次,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不仅要生生平等,而且还要师生平等。受传统观念影响,师道尊严不可侵犯,教师高高在上很难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只许找学生的错,让学生改正,而对自身缺点却熟视无睹。因此,空口说教有时显得苍白无力,很难起到作用。只有当师生真正平等对待学生的时候,学生会从内心对教师产生崇敬之情,师生关系将会更加融洽,工作开展起来也会顺利许多。
再次,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学生,不要以成绩、性别、家境等而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在教育过程中,区别对待。这样会在同学们的心里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更会对你产生抵触情绪,对班级工作不支持,会给班级管理带来巨大麻烦。
最后,教师要换位思考。执教者的一句话或一个手势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改变他的人生。所以,老师在说做之前,一定要深思熟虑,多站在学生角度考虑,多估计其有哪些后果,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
四.班级管理自主化。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班级的主人。教师对班级的管理不宜事事包办,件件操心,结果教师累,效果差。而应放开手来,让学生管学生,自己管自己,这样就会变被动为主动,把外在的压制变为内在的需要,这样更利于班级的管理。我在班级管理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管理自主化。
第一,小组长负责制。这样的小组人数不宜过多,5-6最为适宜。由于小组长天天和成员生活在一起,对成员比较了解和熟悉,共同话语更多。在课下,小组长可通过多帮助本组学困同学,多与组员沟通交流,这样一来,开展起工作,更为方便,更容易被同学接受。
第二,评价捆绑式。对小组实行多元化,捆绑式评价,每位成员的成绩与表现将关系到本组的荣誉。这就使每位同学富有责任感,会更加主动地约束自己,督促自己,不会置身组外,而且也会激励其他同学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使小组更加团结。
第三,活动多样化。班级多开展一些有益的、健康的、有目的的活动,争取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培养他们的班级荣誉感,归属感。同时,他们也会在活动中找到自信,从而也把这份自信带到学习中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维护班规班纪,从而不断进步。
班级管理是门大学问,学生更是我们面前的一道大课题,只有不断探索与研究,积极落实班级“四化”建设,我们的班级管理才会开创出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