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教育法规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
家校联系
家长留言
教子有方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研活动

大教无痕

王崧舟老师的《同课异构》
编辑日期:2011-6-14  作者/编辑:梁启勤/魏德祥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久闻王崧舟老师的大名,这位诗意语文的倡导者,这位小学语文教育界的“名星”,为我们奉献了很多经典的课例,如《一夜的工作》、《长相思》、《慈母情深》……这次我很荣幸能够面对面地和他接触,亲身感受王崧舟老师的课堂艺术,激动兴奋之情无与伦比。
      王老师向我们展示了独特的精彩——一个人的同课异构《与象共舞》,这也是我教学以来第一次听到“同课异构”。在上课之前,总以为这位诗意语文大师的课堂会是激情澎湃的,但没想到,他的课堂竟是这般沉静、这般内敛,教者的语调始终是这般轻松、幽默、舒缓,不急不躁,听着不像在上课,倒像是在与一位和蔼的长者亲切地交谈,还时不时蹦出一些诸如“雷人”、“地球人都知道”之类的“新词”,教学就如行云流水,无痕地引领学生在课堂中“沉醉”。我们先来看看王崧舟老师的第一节课:
      第一节课的教学是按从前到后的段落依次进行的。他抓住了5个重点成语(熟视无睹、冲锋陷阵、小心翼翼、彬彬有礼、翩翩起舞),体现出了教学设计的巧妙之处。5个成语都是写谁的?是怎么写的?从重点词语的教学转到了重点语句的教学。大屏幕上出现了含有5个成语的句子,充分指导学生朗读,加深印象。然后小结并引出问题,“这真是独特的风景,知道是哪的风景吗?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再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接下来引领学生学习第1、2自然段,用原文缩减或提取来概括段意,在文中画出来。并问学生:“你们概括段意的时候,已经找到了好办法,是什么?”引导学生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每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让学生用这种方法快速概括后3个自然段的段意,逐步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有扶有放。
      在让学生齐读画出的5句话的基础上(段意),提问:你们提的问题就藏在这5句话中,谁看出来了?(引导学生说出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让学生在书上课题旁写“没有距离”。后面紧紧抓住“人和象没有距离”,重点教学第5自然段,这一部分的教学也是整堂课最精彩的部分,王老师设计得非常巧妙。这位小学语文的领军人物,他的课堂极其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在听课过程中我时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语感就是这样炼成的!请看王老师在教第五自然段时的一个片段——
师:好啊,是的,孩子们,你再读一读,你再感受一下,哪一句话写的语言的节奏让你感受到了跟音乐的节奏一样的。读!读呀!放开声音读!哎,对了!
生读课文
师:好。谁来读?好的,你请!
生读: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
师:好的,孩子们,你听一听,你看一看,你嚼一嚼。就这句话,就这四个动作,大象跳舞的四个动作,在语言的节奏上,你感觉哪儿是短的,哪儿是长的?
生:我觉得颤动着身子是短的。
师:颤动着身子是短的。你看,哪儿是短的,在语言的字数上你看看谁长谁短。
生:长长的鼻子长,然后。
师:后边没有了,就在前面向前看,哪儿是短的呀?嗯?
生:摇头晃脑。
师:没错摇头晃脑是短的;踮脚抬腿是短的,而前后左右颤动身子是长的;长长的鼻子在空中飞舞是长的。没错,你再看看,哪儿是急促的,哪儿是缓慢的,在语言的节奏上。读一读,嗯?
师读:“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听出来了吗?
生:摇头晃脑是急促的,踮脚抬腿是急促的。
师:嗯,哪儿是舒缓的?
生:颤动着身子是舒缓的,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是舒缓的。
师:没错,是的,孩子们,这就叫语言的节奏。明白了吗?来,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节奏,再来读一读大象跳舞的美妙动作。预备,起
师:你看,这就叫好的文字。孩子们,好的文字相差一点点儿,千万不要小看一点点儿噢。相差一点点,那个味儿可就完全不同了,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把音乐的节奏,语言的节奏溶合在一起,那真是美妙啊。我们再来读一读大象跳舞的语言。预备,起。
这就是语感、语言的训练,多么的巧妙。王老师引导学生抓住了象舞蹈的样子,抠字眼,从动作描写进行语言文字的比较,进而抓住“节奏”一词,让孩子们去感受语言文字的节奏之美,不但不留痕迹地指导了学生句、段的写作,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象亲密无间和谐相处的主题。不知不觉的,在反复呤涌、比较品析当中,感受并且理解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奥妙所在。而在我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每次指导学生朗读句子时,总是会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句子形式或者个别读、齐读等,却没有深层的去挖掘文本内涵,学生读着读着就没兴趣了,更别说朗读水平的提高了。而王老师却细细的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到突破点,抓住“节奏”一词,引导学生在边读边悟中感受到语言之美,学生自然而然就能读得一次比一次读的好,一次比一次用情。这就是大师的魅力所在。我想:要上出这样一堂课,教师自身必须具有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较高的朗读水平。
      王老师板书设计也很巧妙。他先写一个“人”字,然后问学生:“让你来写象,你会写在人的什么位置?”每一个学生写完并说出理由后,李老师都会问一句:“人和象之间还有距离吗?”紧紧围绕“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来教学。最后老师总结:无论象在什么位置,象和人之间没有距离。为后面与象共舞做铺垫。然后师板书“○”,把刚才的板书内容圈起来,让我们走进这热烈的气氛中,感受人象合一。最后在一句“毫无疑问的,我们也陶醉在与象共舞的情境当中。”结束了这堂课。
      王老师的第二节课是这样安排的:
1、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齐读课题,检查预习情况,提要求:第一,认读生字词;第二,假如让你写一篇命题作文该如何写。
2、多媒体出示成语:熟视无睹。提问:在这个词语中,其实有两个字的意思是一样的(“视”和“睹”都是看的意思);另外两个字却是相反的(“熟”和“无”),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接着问:你还知道哪些带“睹”的成语?(惨不忍睹、睹物伤情、先睹为快、耳闻目睹……)然后多媒体出示和“睹”相关的成语,让学生齐读,再出示词相关的句子让学生填空。
3、学习重点段落第5自然段。看课题“与象共舞”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和大象一起跳舞”,老师肯定并让学生写在课题旁边。用一句“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写的是与大象跳舞?哪些地方写得很精彩?”引领学生学习第5自然段,同时通过改写的一段话和原文比较朗读,看哪个更有节奏、更好一些,指导学习句、段的写作。
4、接下来,抓住一个“拥”字,引出了“与象共舞”的另一层意思。王老师问:“拥”写出了观众的什么?(人多)还写出了什么?(急迫的心情)让你和大象跳舞你怕吗?(不怕,是人类的朋友)引导学生说出人和象亲密无间,并板书:亲密无间。
师:学习到这里,你还觉得“与象共舞”只是和大象跳舞吗?(还是亲密无间)
5、回过头来看前面几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让学生简单说一说。教师总结:其实前面几个自然段都在写大象与人亲密无间,这样的写法就叫“一语双关”,板书“一语双关”。
6、扩展练习。⑴你和蝴蝶的关系亲密无间,你可以写……?(与蝶共舞)与凶狠的狼有某种关联,可以写……?(与狼共舞)与某某关系亲密无间,就可以写与某某共舞。比如你喜欢大海,可以写……?(与海共舞)你喜爱读书,可以写……?(与书共舞)
师:我上网搜了一下与谁共舞,还真有不少,先来看看一个字的。
⑵出示:与龙共舞,与雪共舞,与墙共舞。
你喜欢哪个题目?对哪个题目有困惑?(与墙共舞,因为他是一个画墙体画的人)
⑶出示:与肖邦共舞,与压力共舞,与风筝共舞。你对哪个题目感兴趣?为什么?(学生发言:与压力共舞,有压力,想要摆脱压力)
⑷师:有三个字的,出示“与红楼梦共舞”;还有恐怖的,出示“与吸血鬼共舞”;也有美的,“与上帝共舞”,你认为谁是上帝?(顾客,因为作者是一个推销员)
⑸师:许多人都在找共舞的对象,就叫做“谁与共舞”。(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内心中涌起了“与××”共舞的冲动,写作激情被充分调动,莫说是学生,就连我这个听课的老师,都产生了写一篇《写××共舞》文章的冲动。)
7、总结:今天这节课,与谁共舞?(与师共舞,与语文共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与心灵共舞。
      如果说王崧舟老师的第一节课从5个成语入手——含有5个成语的句子——自然段的教学,侧重于教给学生用原文提取或缩减概括段意,紧紧围绕“人和象没有距离”进行教学的,那么第二节课则从一个“睹”子入手,直接抓住重点段落第5自然段,牵一发而动全身。从第5自然段讲起,然后回过头来简略学习其他自然段,引领学习全文,并适当向课外拓展,引导学生怎样写这种题材的作文。
      听王老的课,感觉平稳扎实有效,教学流程“如行云流水”,教法“润物细无声”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得言得法。我想这和王老师的文学底蕴深厚、教育理论充实、人生阅历丰富有关,人如课,课如人,一样平稳扎实。有幸能够听到王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课虽已结束,但思考还将继续着。王老师从关注课文内容到关注课文写法,让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语文素养的课堂是最生态的课堂!真不愧是大师!
 
 
Copyright #169 2009 城南镇中心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6.0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