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桥小学的语文教研周告一段落,同志们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精彩的课堂让人回味无穷。
听 课
这次语文教研活动主旨是人人参与,互相学习。其中耿仁宝校长、李欣老师、高大江老师、童国芳老师还有我自己精心准备了一节公开课。
李欣老师上的是四下的《蕃茄太阳》,课前,她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生字词卡片,重点句子卡片,学生每人发一张自学表格。李欣老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读,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在读中体会。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通过读完成了自学表格,教师再稍作引导,学生很轻松地掌握这一课。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明明是个盲童,但在听这节课时,我却总是不能把这个可爱的孩子与盲童划上等号,我仿佛能看到她扑闪着大眼睛对着我笑。李欣老师动情地讲解,使我也被主人公的坚强、乐观感染了。
耿校长,他身为前辈,校长,平时工作繁忙,却能在课前做大量准备工作,他执教的是《神奇的克隆》。这节课耿校长上的是生字教学,生字教学若把握不好是很枯燥的,可耿校长却利用生字卡片,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学中找到乐趣,增加了识字的兴趣。他的这一节课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高大江老师非常善于挖掘文本,上课时非常用情,他上的是一篇非常感人的课文——《第一次抱母亲》。高老师由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母亲》导入新课,这首歌曲已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和听课的老师。紧接着出示了汶川地震时一位母亲,给她孩子的留言:孩子,你要是活着,记住!妈妈是爱你的。学生再一次受到震撼,接下来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打动自己的语句并谈谈体会,最后齐声对母亲说一句:母亲,您辛苦了,我们永远爱您!水到渠成,每一个听课的学生和老师被感动着,教室里静极了,似乎听见几个女生的啜泣声。
童国芳老师为我们展现的是《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由琴声到挖掘阿炳的心声。童老师是层层深入,带领学生一边聆听那深沉跌宕的乐曲,一边感受阿炳的内心世界。童老师由让学生聆听《二泉映月》导入新课,学一生边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感受拉琴人的内心世界。此时,学生已迫不及待想要了解这首曲子,了解拉曲子的人,在这样的辅垫下,学生很容易就走进了阿炳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与命运不屈的抗争,对生活的热爱。
我上的是《小松树与大松树》,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教育学生要有真才实学,不要盲目骄傲自大,目空一切。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硬要把这个道理塞给他们肯定不行,于是,上课一开始,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大山,拿出自己动手做的大松树和小松树,让孩子们把他们送回家,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接着由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找出小松树和大山伯伯的对话,通过它们的对话以及小松树最后的表现,学生自然就明白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
评 课
我们用了半天的时间,对所听的课进行细致地分析,认真地讨论。每一位听课老师都积极发言,畅谈收获、体会,也给上课的老师提出了诚恳的建议,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上课的老师经过这一次锻炼,又成熟了许多,更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校的语文教师敬业、勤奋,他们默默地耕耘,甘愿守着三尺讲台,让自己的青春在这里绽放光彩。清贫,但收获的是快乐、希望!
这一次的语文教研活动,让我校所有语文教师又成长了一步,我相信,我校的语文教研活动将越来越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