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教育法规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
家校联系
家长留言
教子有方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题研究

小议期末数学课的复习

编辑日期:2011-4-14  作者/编辑:钟健/魏德祥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小学数学期末复习得好不好,关系到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学生素质能否增强。我们都知道复习课怎么上,可往往复习效果却总不尽人意。其实,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复习,必须依据复习课本身的特点,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以本班学生实际为基础,培优扶差,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一、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对概念、规划等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达到深化、巩固的目的,是复习课的重要环节。我们通常会利用填空、填表、框图、知识树等形式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内容。但如果教师不能引导学生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是单纯地讲述,那学生的认知就错过了最佳的时机。我们都知道数学复习课上概念知识的简单重复是枯燥而低效的,而“以题代纲”要好得多,就是不经过列知识框图,直接将复习的有关定义、定理、公式等编成练习题,让学生看到题目就能想到所要用的概念、定理、公式。此时题目要简单一些,但要求覆盖面广,把一些基础知识组合起来,重点要突出,条理性强。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回顾、整理学过的基础知识,完成练习,效果比教师单纯地讲述好得多。
      二、知识再现,唤起学生回忆
      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就是学习将已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法,设置恰当的问题与习题,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以唤起学生的回忆。基础训练要针对学生平时学习时多发病而编拟,以求引导学生辩论,消除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进一步认清知识的本质。但是,我们大部分教师都只围绕着课本和一些事先编好的提纲进行复习,这样就缺乏因材施教,不能发挥复习课的实效性。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编拟试题进行因材施教,在基础训练中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尽最大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引导矫正,力求保持整体学习在这个阶段的同步发展。
      三、系统疏理,呈现知识联系
      疏理就是将已学过的知识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实质就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过程,我们应引导学生把那些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泛化,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这些显然是复习课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一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点拨来达到促使学生相对完善知识,逐步趋于系统化。分层次的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同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对号入座”,各取所需,选择基本的一类进行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此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四、深化提高,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以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以创造性的综合训练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综合训练要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在学生间引起辩论、评价,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复习课堂应关注评价练习,因为评价练习是一堂复习课效果的检查,也是对教学目标的验收,它包括练习中的基础知识的准确性与正确的理解,也包括对基础知识的应用,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和教师评价来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提供一个得以发挥的自由空间。
      总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实际中摸索,根据本班实际,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炒冷饭”,在分析反思中总结,从而促进复习课走向实效。
 
Copyright #169 2009 城南镇中心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6.0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