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教育法规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
家校联系
家长留言
教子有方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风采 > 师德师风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编辑日期:2011-3-2  作者/编辑:张敏/魏德祥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我校是地处偏僻农村的明德小学,2005年12月由台商王永庆先生捐建。现有在校学生366名。其中30%是留守儿童,他们长期远离父母,与虽人交流太少,形成了孤僻、自卑等不良情绪,导致有的学习落后,不求上进,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此种现象,我校遵循“健康、合作、创新、服务”的校训,把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摆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举全校之力,共同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一、完善“三项制度”,在健全机制上下功夫
    1.建立联系卡制度。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班主任、少先队等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同时聘请部分退休老教师为校关爱小组成员。由关爱小组对留守儿童情况进行全面摸底,为他们建立好联系卡、成长袋等档案,内容包括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并安排专门人员对档案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我校专门设立了留守儿童亲情电话,24小时为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开通。自此,几乎每天都会接到留守儿童监护人打来的电话,他们或是和孩子倾诉亲情,或是和老师交流情况,有效加强了学校、学生、监护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2.建立谈心制度。我校把每周五定为留守儿童谈心日,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在谈心日,由领导小组成员、班主任、帮扶老师和留守儿童促膝交流,通过对留守学生正面引导,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教会他们通过聊天或相互写信等形式,让留守孩子深切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进而成为可信赖的朋友。
    3.建立研讨交流制度。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三次研讨交流活动。开学第一周召开一次养成教育动员大会,给孩子们指明本期要努力的方向;期中召开一次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研究工作、探索思路、明确措施;期末召开一次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工作总结会,摆成绩、找差距,不断巩固成果,提高留守学生养成教育管理的水平,提高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实效。
    二、做到“三个优先”,在感情交流上下功夫
    留守儿童与父母聚少离多,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和教育,导致他们在学习、生活、品德、心理、性别等方面出现一些障碍和偏差。为此,我校要求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留守儿童“另看一眼”,做到“三个优先”,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亲情港湾。
一是学习上优先辅导。首先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学生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措施,明确帮扶时间、内容。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学生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二是生活上优先照顾。我校老师对留守学生的衣食住行很关注,做到了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如:生病了,亲自送他们去医院;衣服破了,亲自帮他们缝补;情绪不好了,亲自找他们谈心,做到学生在校开心、家长在外放心。
    三是活动上优先安排。为了教育,引导留守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学会自立、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如:我校以“明德全人”教育理念为主线,大力开展“中华美文经典诵读”活动,引导留守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开展“1+1结对”活动,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开展校园小型体育运动会,引导他们积极锻炼,健康体魄;开展“孝敬父母”主题活动,引导留守学生在生活中做到孝父母、守公德、讲诚信。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使他们缺失亲情的内心世界得到了爱的滋润。
    例如:我校一名学生叫周兆伟,11岁,挺可爱的小男孩,学习成绩较好,头脑聪明,但由于父母离异,父亲长年在外,在家和爷爷一起生活。年迈的爷爷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顾及学习以外的活动,造成他上课坐不稳,听不进,来校老迟到,放学总晚归,老师布置的作业,爱做就做,成绩自然下降。后来通过班主任朱远开老师的耐心开导,深入细致的情感交流后,他听话多了,把悔改的心里话写成信交给了朱老师。至此,他上学再不迟到,放学主动打扫卫生,开始信任老师、同学、家长了。
    三、做好“三个加强”,在整合资源上下功夫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沟通。学校在设立亲情电话的同时,还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了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要求学生每月给家长打一次电话,及时向家长汇报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学校教师经常到留守学生代理监护人家中开展家访,相互交换学生在家庭、学校中的表现。遇到重大事情时,老师们会及时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开办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培训班,对其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知识的辅导。与监护人一起分析近期孩子的思想动向、行为表现等,提供他们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法和合理建议,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通过培训和交流,使他们转变了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了育人水平,促进了学校对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
    3.加强学校同政府部门与家庭的合作,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我校主动与镇妇联、团委、关工委、文化站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努力形成政府、学校、家庭三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今年“六一”节前夕,裕安区委党校、区发改委、区招商局一行4人莅临我校,为我校留守儿童带来了慰问款和学习用品。孩子们也用最灿烂的笑容表达了他们的快乐和感谢。
    我校在留守儿童养成教育中,本着从小抓、抓小事,常常抓的原则,通过建立“三项制度”、实行“三个优先”、做好“三个加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深知,这与广大学生家长的愿望,组织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认真总结,找出差距,扎实工作,不断提升我校的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工作水平。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我们一颗真诚的心,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Copyright #169 2009 城南镇中心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6.0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