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教育法规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
家校联系
家长留言
教子有方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研活动

观摩学习 是快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编辑日期:2011-3-2  作者/编辑:黄丙春/魏德祥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11月28日下午我聆听了合肥50中朱墨峰老师关于《201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及2011年化学中考备考策略》的精彩报告。他的报告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2010年安徽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㈠试卷结构
      1.题型:选择题(20分),填空题(34分+4分),计算题(6分)
      2.难易分布:容易题占70%左右,中等难度题约占20%,较难题约占10%。
      3.内容分布:身边的化学物质约占20%,物质构成约占20%,物质化学变化约占20%,化学与社会发展约占10%,科学探究不少于20%,科学探究不少于20%,涉及计算约10%。
      ㈡命题指导思想
      1.有利于全面准确反映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2.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3.有利于普高在综合评价基础上择优选拔新生,实现普高均衡发展。
      ㈢命题思路和原则
      1.命题思路:“重视基础、联系实际、关注探究、促进发展”。
      2.命题原则:⑴根据课标确定考试内容和要求;⑵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化学试题的功能;⑶高度关注化学与生活、科技、生产实际的联系;⑷确保化学试题的科学性;⑸体现化学的启蒙和基础性。
      二、预测2011年中考化学命题趋势
      1.试题难易与2010年试题相当,不会提高;
      2.会依据课标,重视三维目标,全面考查基础知识;
      3.注重实验探究,形式开放多样;
      4.重视图表识别,考察学生解题能力;
      5.聚焦社会生活热点,强化实际应用;
      6.融合人文精神,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三、2011年第一轮化学复习打算
      总体目标:回归课本,按单元复习,复习内容细致全面,结合中考化学纲要,落实基础知识。
      展示:
      1.化学第1~12单元第一轮复习课件(每一单元设计有学习目标、知识网络、典型解析三个板块);
      2.SO42-、CO32-、Cl-、Cu2+、Fe3+、H+、OH-等离子检验的动画课件。
      四、对2008年、2009年、2010年三年中考化学试题逐题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中考化学出题规律,计划带领他所在的化学教研组设计出不少于3份中考模拟题,让学生们在中考前练习、模拟、以适应中考。
      听了他的报告,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工作非常务实,化学复习全面,能突出重点内容,使化学知识形成网络化,又能通过典型例题解析突破难点知识。
      第二、平时新课教学,复习都具有目标性,前瞻性。他非常重视教研,对中考方向把握准确。
      第三、积极创新,科学设计。例如他对SO42-、CO32-、Cl-、NH4+、Cu2+、Fe3+、H+、OH-的检验设计了一组动画课件,通过观看,既节约了时间和药品,又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真正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重视合作,发挥教研组各成员的作用,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共同提高。
      今年的12月16~17日,在黄山市举办了全省初中化学优质课大赛。全省共有18名选手参加,分为A、B两组,每组有9名选手。每组前来观摩的老师和教研员等超过500人。各位选手上完课之后,由评委代表对两组优质课分别进行了精辟的点评,最后由省教科院化学科夏建华主任作了点评,并对以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及中考命题方向作了指导性发言。本人认真观摩了B组9位老师精彩的上课,可谓精彩纷呈,各有千秋,难分伯仲。这9位老师有的选择了经典课题,如“燃烧与灭火”(3分),“CO2性质的探究”(2人),探究几种金属的活动性;有的选择了创新课题,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暖宝宝中有效成分是什么”,“探究白酒的成分”。虽然有的老师选择的课题相同,但是各自的设计、教法不同。他们的精彩之处实在太多了,我只能择其几处奉献给大家。
      1.课题选择有创意,不仅仅满足于课本中的课题,并能针对自己选择的课题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2.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源于教材但更高于教材。
      3.课堂教学自始至终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4.以科学探究为课堂主旋律,甚至多种形式为辅助,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与快乐。
      5.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轻松学习理念得到完美展示。
      6.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三大学习模式应用自如。
      7.板书、多媒体课件,实验等教学技能相得益彰。
      8.以学生为平台,强调团队精神。
      9.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能得到有效落实。
      10.教师能熟练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回答、实验操作、实验成果展示等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
      11.教师都能想方设法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不断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探究,积极地回答问题等。
      12.既注重课前预设,又注重课堂生成。
      13.对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处理恰当。
      14.课堂结构严谨,教师语言精炼。
      15.对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大胆改进,使之更安全、更环保,别具匠心地设计了一些实验。
      16.有2/3的课堂教学设计了学案,让学生将实验探究中的相关内容填入空白处,让学生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夏主任在盛赞了这些老师“个个都是成功者”之后指出:“这次优质课节节都有前瞻性、指导性、示范性和方向性,虽然有的课在今后5~10年内不一定能成为常态课,但它们为今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希望我们广大教师尽快付诸实践,快速推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
      反思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我们都已远离了“满堂灌”、“填鸭式”、“一言堂”等传统教学模式,每位老师也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尝试,但大多数老师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我们离课改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还需要加快步伐跟上时代的要求。
 
Copyright #169 2009 城南镇中心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6.0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