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教育法规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
家校联系
家长留言
教子有方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快讯 > 综合新闻

努力架设家校之间的心灵彩虹

城南镇中心校 “万名教师大家访”综述
编辑日期:2011-10-21  作者/编辑:高向前/魏德祥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根据裕安区“8.16”全区安全工作会议的布署及裕教[2011]51号文件的要求,我镇认真组织了全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目前,此项活动已圆满结束,现将活动开展的情况综述如下:
      一、活动开展的基本情况
      ㈠高度重视,行动迅速。8月16日下午5点,“全区安全工作会议”刚刚结束,镇中心校就在中心校办公室内召开了全镇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会议。15位中小学校长、11位幼儿园园长全部参加会议,会上将裕教[2011]51号文件、教秘[2011]11号文件和家访情况记录单等全部复印发放到各校校长、园长手中。中心校马道胜校长回顾强调了下午会上区政府及区教育局领导的讲话要点,并就全镇中小学、幼儿园如何搞好此次“大家访”活动作了具体要求:①要认真传达会议精神,学习相关文件,认识到开展“大家访”的重要意义;②成立组织,精心安排,制定方案,分工负责,责任到人;③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大家访”任务;④把“大家访”活动与全镇中小学即将举办的暑期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与做好新学年开学的准备工作结合起来;⑤中心校将配合区教育局对“大家访”和校园安全工作进行督查;⑥在大家访活动中保持信息畅通,及时了解大家访活动的开展情况。
      8月17日~18日全镇中小学、幼儿园相继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传达区“8.16”会议精神,以校(园)制定活动方案。我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大家访”活动全面开展。
      ㈡成立组织,制定方案。镇中心校成立了领导组,校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大家访”活动的组织实施。各中小学、幼儿园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制定了具体的活动方案,各校(园)长亲自担任组长。从上报的活动方案来看:一是指导思想明确;二是活动内容重点突出;三是活动形式多样,活动要求具体。
      ㈢认识统一,措施到位。通过传达会议精神和学习文件,使广大教师认识到此次“万名教师大家访”是全省教育系统的一次统一活动。开展“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有利于广泛深入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惠民政策,有利于强化学生安全教育,有利于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广泛征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破解学校教育教学难题,有利于提高教师服务意识,育人水平,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办好群众满意的教育。
      我镇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的主要措施有:①中心校采取分片包保责任制,各中小学、幼儿园分班包保,将学生分包到人。十里桥中学将学区划分为6个片,每个片安排2个小组。桃湾小学以班为单位,责任到人,做到一生不漏,逐人上门登记。②把此次大家访作为宣传校情,了解学情,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有利机会。③突出重点,关注特殊群体。④实事求是,不回避问题。对于家长反映的热点问题能解释说明的进行解释说明,不能解释说明,带回来讨论,统一后再说明。⑤因校而异,因人而异,全镇中小学“大家访”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进行家访,与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也有采取电话联系方式进行家访,还有的学校以召开学生家长会的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⑥用爱心架起家校之间的桥梁;⑦印发《再致学生家长一封信》;⑧加强督查与考核,各校将大家访活动与教师的师德考核紧密联系。8月23日中心校“大家访”活动领导组的部分成员逐校进行督查与指导。25日区教育局“万名教师大家访”督查组来我镇进行督查。
      ㈣认真总结、分析、梳理。全镇中小学、幼儿园历时五天的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已经结束,各单位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梳理,形成总结汇报材料,于8月23日前后报中心校(少数幼儿园未报)。每位学生的家访记录单及班级包保责任人的总结各校存档,对于在大家访中带回来的热点,共性问题进行分析、梳理,在回访时给予解释说明。
      二、“教师大家访”的收获
      通过近5天的大家访,各校收获破丰,十里桥小学体会到:“大家访增强了学生家长的安全意识,获得许多第一手育人资料;多棱方认识学生,了解了很多档案上看不出来的东西;换个角度看家长,现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普遍重视,对学校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家长老师互相信任,通过家访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困惑。十里桥初中认为通过大家访加强了家校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宣传了教育法律法规和该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学成果,听取了学生家长对我校教育教学的建议和意见,活动效果显著。宝丰寺学校看到,几天来大部分老师,按照上级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不顾辛苦地奔波在每个村的学生家中,对学生家庭进行了大面积的家访,足迹踏遍了学校周边村组的每个角落。中心小学觉得家访不是“告状”,目的在于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全面细致的家访,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从而了解了家长的期望和要求,了解学生的个性和想法,有利于我们今后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家访活动一定要注意方法、方式,教师家访必须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家访”增强了我们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让我们更加热爱教育学生,更加热爱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收获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㈠再次深入宣传了党的教育方针和惠民政策,让每位家长、学生再次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关怀。详细地解读了“两免一补”政策,校安工程、贫困大学生教育资助,高中、中专生的资助政策等,同时也宣传了裕安区“提速前进,跨越发展”大好形势,让广大群众对“裕安速度”、“裕安精神”、“裕安形象”、“裕安民生”有了一定的了解。
      ㈡增强了家校之间的联系,为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立体教育模式创造了条件。家长对教师的家访很热情,尤其是此次活动,更是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热烈欢迎。广大教师用自己的汗水与真诚,换得了广大家长的激动与真情。他们能够敞开心扉,坦诚在教育孩子上的成功与失败,期望与无奈。真心地希望孩子能够成人成才,虽不能成龙成凤,但一定要成人。他们能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教师的形象,学校的管理建言献策,增强了家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㈢特殊群体的学生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对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们不仅在经济上的困难,更是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困难时期。此次家访不少留守儿童的父母都不在他们的身边,只能与其电话联系,其家长们非常感动,纷纷表示要安排更多的时间回来陪孩子,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更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安全,许多学校将本校的留守儿童工作与其交流,得到了家长们的关注、理解和支持。
      ㈣彻底排查了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安全隐患,为新学期开学做好了准备。各中小学、幼儿园在进行“大家访”活动的同时,对校园进行了全方位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能够进行整治的安全隐患立即安排人员进行整治、维修,确实解决不了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如镇中心小学的老教学楼已属危楼,教室不够,开学后,裕安中学租用的教学楼如不归还,全校学生只能在危楼中上课,且难以容纳所有学生。
      ㈤家长更加关注学校的发展。一是关注学校环境的改变。城南镇目前有6所学校正在实施校安工程,许多学生家长都对学校的发展表示出极大的关注,感觉到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但他们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期望更大;二是关注学校的内部管理;三是关注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师德修养。
      ㈥安全工作得到高度的重视,所有学生家长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工作,大加赞赏。认为学校能采取一切措施,全方位地确保孩子的生命安全,是对家长、学生和社会高度负责的表现,他们读了《再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很受教育和启发,纷纷表示会尽一切努力配合学校工作,做好自己家孩子的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让孩子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㈦增强了广大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大家访,教师们再次感受到一个学生在学校也许不重要、不起眼,但在家长眼里却是家庭的全部,寄托着几代人乃至一个家族的希望,哪怕孩子的成绩、表现再差,也希望学校老师们不要放弃。家访的教师们觉得自己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之心,一种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也增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动力。
      三、几点困惑与思考
      ㈠一部分家长因长年在外,隔代教育管理的弊病越发显现,一种是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与放纵,养成了孩子忤逆的性格与心理。二是家校教育的合力渐显淡化减弱。有的教育方法欠妥,有的教育孩子缺乏耐心,有的完全寄希望于学校,有的一味责怪学校或教师,有的家长教育方法欠妥,有的家长对教育孩子缺乏耐心,有的家长一味寄希望于学校。三是教育成本的无限制提高,城区义务教育已经没有了,使相当一部分家庭的教育投入大幅度提高。也有部分家长认为读书无用,不读书也能挣大钱,这种新的读书无用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子女的读书愿望。
      ㈡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给农村中小学教育带来无法估量的影响。城区教育与农村教育,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许多家长反映,为什么有的学校能补课,有的学校则不能;有的学校畸形、膨胀发展,有的学校则是校园冷清,生源严重不足,教育资源严重浪费。
      ㈢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校外,不在校时间内的安全保障无长效机制,学生全天候的安全监管必须加强。
      “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已告一段落,但是“大家访”的工作并没有结束,我们将督促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对在“大家访”活动中尚未联系上的所有家长,再次进行家访,补上安全教育“大家访”这一课。确保“大家访”活动取得实效。逐步建立、巩固和完善在“大家访”活动中建立起的学校、家庭、社会立体教育模式,让“大家访”成为家校之间一道心灵相通的彩虹桥。
 
Copyright #169 2009 城南镇中心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6.0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