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教育法规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
家校联系
家长留言
教子有方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研活动

中心小学语文、数学“同课异构”教研周活动圆满活束

编辑日期:2010-12-31  作者/编辑:钟健/魏德祥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近日,中心小学语文、数学“同课异构”教研周活动胜利活束了。“同课异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教研模式?我们本期为什么要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来组织语文、数学教研周呢?
      一、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背景
      本学期开学初,张本萍校长就如何通过开展教研周活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召开了一次专门的教师讨论会,明确提出,我们要以教学质量求生存,以教学质量求发展。大家讨论认为:以前的教研周各自为政,闭门教学,把自己局限在了一个自我的小圈子里,无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走出去、请进来的现实条件不具备,机会不大,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立足本校教师资源,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是根本。以往,每逢学校开展教研周活动,人人上公开课,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浮于表面,不扎实,走过场,背离了开展教研活动的初衷。会议提出,以后的教研周公开课要引进竞争机制,在教师间大力开展“比武”式教学活动。人人都有好胜心,擂台摆上了,大家的斗志就调动起来了,必然会自觉的去钻研教材教法,吸收和应用相关的教育科研成果,千方百计的设计好教学。因为大家都面对着对手的压力,不干不行,不干好还是不行,这个过程释放出的潜能是无限的。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模式就是个很好的“比武”平台。
       二、有关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理解
      所谓“同课”,就是相同内容的一节课。所谓“异构”,就是不同的教学构思。这个构思,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风格和课堂结构等。“同课异构”就是同一堂课,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构想,不同的上法。大家在比较中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的课例教研活动。其流程一般为:教研组商定出相同的教学内容(或教研主题),由两个以上教师分别备课、上课,教师集体听课、评课。同课异构是教学型教研的一种模式。它以具体课堂的教与学(课例)为载体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是以具体的课为对象的教学研究。重在回答“做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怎么做”(教学策略)以及做得如何(教学评价与反思)。主要涉及一节课中各类教学问题的解决,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从而给出问题解决的示例。
      三、我们是如何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
     《学记》云:“相观而善之谓摩”。这次我们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简单的说就是同一教学内容由同年级两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互相研讨、各自构思,备课并实施教学。具体操作程序是:
      1.教导处组织学习同课异构这种新的教研模式,明确同课异构的内涵、外延,要求以同课异构为平台,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力求达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课堂结构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2.语文、数学教研组确定各年级组教学内容,明确本学科在这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要解决的问题。
      3.同年级两位授课教师先各自研读教学内容,然后互相沟通、交流,集体备课,再“背对背”的进行教学设计。
      4 .开课时,同学科全体教师参加听课。
      5.语文、数学教研组各自组织集体评课,对比各年级两位教师的教学,讨论得失,集体争鸣。
      6.教导处针对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形成书面总结。
      四、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几点体会
      1.同课异构属于教学型教研。这种教学型教研一般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过程贯穿于备课、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同伴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课堂教学。开展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模式虽有其局限性,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
      2.同课异构的过程,实质是一个择优的过程。同课异构的目标在于寻求最优教学设计,寻求适合教师自己、适合学生的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寻求合理的教学过程和最佳的教学效果。由于教师教学经验、背景不同,教学个性、教学风格差异明显,对所教内容有不同的思路和观点所选教学主题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也易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创造性。这样,教师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在共性中追求个性,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个性化的教学智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同课异构需要发挥教师的团队精神。首先,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并非排斥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能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帮助开课教师更深入地解读教材,要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是集体智慧、同伴互助的体现,在教研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每个教师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加之每个班级学生的情况不同,教师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因班制宜,因生制宜地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其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并非只为“求异”。“异构”的目的是根据学生和教师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对具体教学内容的理解上首先要“求同”,即对文本的正确解读,然后才是“求异”,阐述个人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同课异构是教师合作的结果。
      4.同课异构的根本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课异构中的“导师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标准,更好地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来实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5.同课异构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积极性。同课异构是集体智慧和个人智慧的结晶,贴近教师教学实际,便于教师之间的思想融合,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活动,便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同课异构研究的是具体的一节课,和教师的实际教学密切相关,所以教师的兴趣浓、热情高,容易参与其中,在讨论中,有话可说,有共同问题可研,从而将教师的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帮助教师解决了个人课堂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践,优化了教师个体的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Copyright #169 2009 城南镇中心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6.0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