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但是,如果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其效果却是迥然不同的,只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这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毕竟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美术的兴趣要比学语文的兴趣浓厚的多。 一、设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我在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孩子们对江南有更多更深的了解,我找了很多江南的图片让他们欣赏,还特意配上了“小城故事”的音乐,调动了他们的视觉和听觉,孩子们一下子兴趣盎然,不禁发出阵阵赞叹声。看到他们发自内心的这种真实的感受,我赶紧趁热打铁,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果效果非常好。短短两分钟的音乐,不仅调节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还为我的教学立下了汗马功劳,真实一举两得啊。 二、插入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他们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是在执教《小小竹排画中游》这篇课文, 三、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还是在执教《小小竹排画中游》这篇课文,我用寥寥几笔的简笔画在黑板上很快就给孩子们呈现出了一幅江南美景图,然后出示了八个词语,让他们把词语贴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上,既让孩子们很轻松的理解了词语,又让板书为我的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最后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在文中的插图上为江南再添一笔,让江南变得更加美丽,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拿着笔认真地画着。 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把语文学习中的读与唱,画,演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培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